第226章 中俄葉尼塞條約(第2/2 頁)
已經搭建的差不多了,除了核工業還沒啟動,其他工業技術都開始點科技樹了。
大明曆十二年三月,熱軋連續鋼軌技術實現突破,合金鋼理論實現升級,大明帝國具備了生產耐蝕耐熱鋼的能力。
同年八月,蒸汽輪機實現技術突破,單機容量提升到500兆瓦大關!
十一月,超高壓輸電技術透過鑑定……
朱辰鈺率先發展的就是電力科技,所以,此時的大明帝國在電力科技的技能樹上一路狂點,遠超其他國家。
作為大明帝國的女皇,朱辰鈺感覺到自己的時間越來越不夠用了,因為她是全能型技術人才,帝國幾乎所有科研領域都是她在牽頭,治理國家的同時,還要兼顧科技的研究和創新。
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可能做到的,於是,朱辰鈺開始組建內閣,放權給大臣,讓有能力的人才協助她治理國家。
當然了,軍權一直在她手中,這是不能放的。帝國最精銳的部隊由她掌控。
各地的建設兵團源源不斷的為帝國輸送資源,朱辰鈺主持修建的從海參崴到白令海峽東岸的雪國鐵路也在大明十三年建成。
朱辰鈺要在白令海峽建造跨海大橋,聯通美洲和亞洲的陸路通道!
這是一項幾乎無法完成的工程,其難度之大,遠遠超過另一位面兔國的最高水平。朱辰鈺計劃用三十年的時間來實現它!
另一邊,西伯利亞高原上的油田終於出油了,從勘探到建成投產,大明帝國僅僅用了兩年時間。
石油已經取之不完,用之不盡,朱辰鈺立刻又規劃了兩座煉油廠,一座乙烯工廠,一座合成橡膠工廠和一座合成氨工廠。這些工廠集中於燕京一帶,為帝國生產塑膠,化肥,化纖,合成橡膠等提供原料。
煉油廠還出產了航空煤油,在此基礎上,帝國加大了噴氣式發動機的研製力度,初具雛形的噴氣式飛機開始出現,另外一個分支就是液氧甲烷發動機,液氧煤油發動機,這兩種是製造運載火箭的必備神器。
當工業體系趨於完善時,技術發展就會迎來大爆發,這是一種普遍規律,所以,沒有戰爭拖累的大明帝國就像坐上火箭一樣,在科技發展的道路上一路領先,遠遠的將世界各國拋在了身後。
與此同時,歐亞大陸開始在大明帝國的征伐下,漸趨統一。
:()穿越大明做女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