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我與曜變(三)(第2/4 頁)
是建盞本身給我們傳遞出來的樸素沉穩,簡單而不簡約的大氣?
我為有這樣一批同行而感到無比自豪。
嗯,雖然我還入流,連一件拿得出手的代表作都沒有呢,但是有朝一日,我一定會讓自己有資格與他們比肩的。
2017年7月13日,星期四,天氣:多雲
這幾天逛展,跟不少同行聊了聊,發現他們家家都有所謂的曜變產品,雖然比起陸正平的曜變產品或多或少都差了點韻味,但總算都有自己的特色。
看得出來他們所運用的工藝都是不一樣的。
我總結了一下,基本都是雙掛釉,燒出油滴後再度上釉,人工施以含有鉻元素的釉水,再度燒製,達到仿製曜變的效果,這還是稍微高階一點的做法。
更有甚者,燒出油滴後,會在釉上施藍彩,然後再刷一層透明釉水,再度燒製。
看上去雖然很像是曜變,但相比建盞一次上釉,一次燒成的宗旨,這種做法燒製出來的作品,實際上已經算不上是建盞了。
放在陸正平那裡,是根本不能拿上臺面上來的廢品。
是的,他常說只有對自己的作品沒有信心的窯工,才會二次掛釉,反覆修飾。
而建盞是不需要也不可以修飾的,它的傳統工藝不允許它修飾,它所傳遞的樸素文化更不允許它過度修飾。
這種作品看得越多,越叫我感慨陸正平的厲害。
一次掛釉,一次燒成的曜變,說得輕巧,卻是多少人努力一生也無法達到的技術。
啊,我現在人雖然在上海,但我的心已經飛回了南平,好想回去燒盞啊,我心裡積累三個月的想法,我好想現在就去試試,總感覺我燒出來的作品,至少要比這些高仿的曜變強一點。
嘻嘻。
2017年8月15日,星期二,天氣:多雲
回到南平已有將近一個月,一直都在下雨,自從我和老窯工猜測雨水天氣可能會影響到建盞形成花紋,我都是選擇在乾燥的天氣裡生火燒盞。
但是同時我又在擔心雨水天氣拉坯,是否會影響到坯的乾燥時間,是否會對坯和釉的成分造成影響?
於是我又對這幾種變數做了反覆的試驗,最終將多種單一變數情況下製作的坯分成兩撥,放在雨天和非雨天燒製。
最終得到的結果真的是可以用兩個詞來形容,千差萬別,收效甚微。
太難了,想要找到建盞紋路和四大變數的關係真的太難了,感覺根本毫無章法可言。
難怪陸正平從接觸建盞到獨立研究出曜變燒製技藝足足花了二十幾年。
也難怪他不肯教我。
憑什麼讓我漁翁得利呢?
換做是我也不願輕易拿出來示人。
畢竟教會徒弟,餓死師父呀。
然而最讓我發愁的是留給我的時間又不多了,還有十幾天我就要去大學報到,學校裡並沒有陶瓷專業,所以我主修的是雕塑專業。
雖然我已經在廈門打聽可以用來做研究的窯室,打算租來做工作室,但畢竟沒有陸正平這裡資源豐富,還有老窯工這樣的助手在側,我真的有點捨不得。
我其實有向老窯工提議說讓他跟我去廈門,我付陸正平這裡的雙倍工資,他居然撇嘴,說讓我先自己盈利再說吧,這點工資不足以他撇下家小跟我進城去喝西北風。
是的,我是個低調的孩子,我爺爺和我爸給我留下的豐厚家底,我從未在外人面前透露過一個字。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我還是個無父無母,被陸正平半路撿回家的可憐小孩兒呢。
哎,不說了,靠誰都不如靠自己啊。
睡了,願我家祖先能來我夢裡託夢,告訴我曜變到底是怎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