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不拿不知道,一拿嚇一跳(第1/2 頁)
銅“帽子”並非真的是帽子,它只是看著像一個帽子,其本質是一個大香爐上面的蓋子。
這個年份估計也能到民國時期。
看好物品,他們商量起了價格。
那對鋪首銅環,張老闆要600,低了這個價不賣。
大香爐上的蓋子,雖然之前被他們當成了“帽子”,但也要200。
銅鑼100。
那些銅盆、銅壺、鋁壺生活類用品,一起400。
銅鎖、鈴鐺、小銅勺之類的雜件,200。
兩個鐵藥碾子,150。
“張老闆,我手裡只剩下800多塊錢了,先把那對門上的鋪首銅環還有這兩個藥碾子的錢付給你。
其它的我一會兒去取錢了再過來拿走,你看咋樣?”
常順跟他商量道。
“也行!不過你最好多取點,我這裡還有10塊袁大頭銀元,你要是想要,我也可以賣給你!”
聽他說要去取錢,張老闆說道。
“銀元嗎?我看看。”
對於銀元,他專門瞭解過,不論是從別人直播的影片還是在古玩店看那些老闆們拿出來的實物。
說的是要看包漿,有點綠鏽沒關係,但面上要是變色或者褪色,那肯定是假的。
另外比較直接的鑑定方法,是稱重量。
“袁大頭”的重量,基本上都是268克左右。
不過由於實際流通使用過程中的磨損,配製材料的不夠均勻,在265克到27克之間的,基本上都是真的。
實物真品跟假幣,他都看過,感覺真幣都很精細,假幣制作粗糙,有的面部圖案,甚至模糊不清。
張老闆的老婆把銀元拿了出來,他看見裡面大多數都是三年的,也有1塊八年跟1塊九年的。
在三年的銀元裡面看了下,他發現裡面有兩塊看上去是假的。
一塊顏色有些偏黃,重量感覺不夠,比真幣要輕。
另外“袁像”也不是那麼的清晰精美。
還有一塊表面有顏色的脫落,看著更不是真幣了。
其它的還好,不過還是需要稱重量進行確認。
看完之後,他把銀元又還給了他們,付了購買“鋪首銅環”以及“藥碾子”的錢,拿著東西他就離開了。
沒有去房東秦老闆那邊,常順把新買的物品就近放在了姓王的女房東這邊。
再次出門,路過一處路口,他看見那邊有三個移動“回收廢舊”的人。
這些做回收生意的人,通常都是騎著三輪車,哪家要是不想自己把廢品拿到收購站去賣掉。
通常會喊他們到家裡去買。
拆遷區像這樣的情況很多。
此時可能是沒生意,他們正在打牌。
常順掃視了一下三人車子上的“廢品”,突然間,他發現其中一人的三輪車上放著一根竹子。
這根竹子長約一米三,表面“花花的”,整體看上去有虎皮一樣的紋飾。
這個發現,讓他很好奇。
還有這樣的竹子嗎?
把車子停下,他走過去又仔細看了看這根“竹子”。
同時上手把它拿了起來。
不拿不知道,一拿嚇一跳。
“真重!”
這哪裡是什麼竹子,分明是木頭雕刻出來的。
剛才的重量,他感覺不下十斤。
再次看了一下棒子的花紋,他現在能夠確定,它是黃花梨的。
沒有聲張,放下棒子,他又看起了他們三輪車上的其它東西。
這些東西,有舊書紙,舊紙殼、廢舊收音機、搪瓷果盤、搪瓷盆、一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