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發現房梁錢(第1/2 頁)
關於煙標、酒標,他雖然不懂行,但也聽說過有不少人收藏。
那時還專門上網檢視過,瞭解過它們的價值。
一些稀少的煙標、酒標,單張價格過萬的都有。
像這樣貼在老箱子內側的煙標,一看年代就很久,雖然不能夠撕下來,但跟隨箱子一起儲存。
證明一個時代的特色,或許更有收藏意義。
常順目前還不是特別的懂收藏。
但那些搞古玩的,能有幾人啥都懂的?
不都是在遇到某樣物品後才開始瞭解,然後能以低價買入的,就儘可能的低價買入。
尋找完一樓的物品,他沒有急著去二樓,而是從後門走進了院子。
這套老房子,廚房以及衛生間都在院子裡,靠牆而建。
院子不算太大,沒種樹,不過種著的有花卉。
靠近廚房有一口小水缸,被人敲破了,看痕跡,破的不久,應該還是進來拆遷的人做的。
(拆遷區,人搬走後,搞破壞是必須的。
拆到後期,那些不想搬走,不配合搬遷的住戶,很可能還會被斷水斷電,甚至下其它的“絆子”。
這些情況,有點閱歷的人都知道。)
在院子裡找了一圈,他發現被破壞的物品裡,居然還有一個長方形的紫砂老花盆。
他把這個紫砂花盆的碎片拿起來看了下,面上能看見沙子一樣的細小沙粒。
“紫砂紫砂”,之所以有“砂”字,可能就是製作出來的各種生活用品,跟“砂”相關。
記得開計程車那段時間,他聽一個乘客在跟另外一個乘客聊天時詳細說過“紫砂”方面的知識。
那人說民國時期的紫砂用品,大多都能看見那種大小不一的細小“砂粒”。
它的透氣不漏水的特性,或許就跟這種泥沙相關。
雖然花盆破了,但看見這種標本,常順還是把它們撿了一些起來。
(據說碎掉的古瓷片,也是有人收藏的。
很多人買不起完整瓷器,花點小錢,買殘片欣賞或者學習,一樣是一種樂趣。)
那些沒被砸壞的花盆,也有幾個,其中還有一個石頭材質的,同樣是長方形。
年份不比紫砂花盆的年份晚。
裡面種著的有花卉,常順直接把土連同裡面的花倒在了地上。
不是太好的花盆,目前他不打算撿,準備以後專門抽一天的時間進行掃蕩。
看完院子裡的物品,他走進了廚房。
剛進門,就看見地面上扔著的有一根大擀麵棍。
這根擀麵棍長約1米,直徑約5公分,表面有類似剛才看見的老紫砂花盆表面的那種“金星點點”的光澤。
常順的視力很好,一下子就看清了。
把它撿起來又看了下,他現在可以確認,這是紫檀材質的。
因為就在昨天,他在劉老闆的店鋪裡還仔細看過這種型別的木頭。
拆遷的人還真是不識貨,要是知道它是紫檀的,必然不會把它當垃圾一樣扔在地上。
不過這樣也好,倒是便宜了自己。
接下來他又看起了廚房裡的其它物品,在櫃子、灶臺等地方搜尋完。
尋找到了一個青花瓷的油壺,兩口老碗。
青花瓷的油壺,面上印的是纏枝花卉,還寫著“醬油”二字,底部有四字款“某德鎮制”。
這個一看年份就不是很久,不過有“醬油”二字,還是比較有意思的。
兩口老碗,一口面上畫著“稻穀、棉花”的圖案,寓意“糧棉豐收”。
另外一口,面上的圖案是山村風景,綠水青山,背面有一個“東方紅”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