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墨者傳奇(第1/4 頁)
在那風雲變幻、諸侯紛爭的春秋戰國時期,一個註定要在歷史長河中留下深刻印記的人物誕生了,他就是墨子,名翟。關於墨子的出身,世間說法不一。有人說他是貴族之後,乃孤竹君的後人,那古老的墨胎氏便是他姓氏的源頭;也有人講他是貧賤出身,常自稱“賤人”“鄙人” ,精通手工技藝,是城市手工業行會師傅的階層,後來脫離勞動,上升為“士”。至於他的出生地,宋國、楚國、魯國各有說法,莫衷一是。
早年的墨子多在魯國生活,魯國濃厚的文化氛圍,尤其是儒家學說,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潛心學習周禮,鑽研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然而,隨著對學問和社會的深入思考,他漸漸對儒家煩瑣的禮制感到厭倦。那些複雜的儀式、等級分明的規定,在墨子看來,似乎並不能真正解決社會的種種問題。於是,他開始踏上自己的思想探索之路,廣泛吸收各種不同的文化和思想,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墨家學說。
當時的天下,戰火紛飛,各國之間為了領土、利益不斷髮動戰爭。墨子看著百姓在戰火中流離失所,心中滿是悲憫與憂慮。他深知,戰爭是災難的根源,只會給人們帶來無盡的痛苦和損失。於是,他毅然決定挺身而出,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去阻止那些不義的戰爭。
有一天,墨子聽聞大匠公輸般為楚國造了雲梯,楚國即將用這可怕的器械攻打宋國。墨子心急如焚,他明白,一旦戰爭爆發,宋國的百姓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從魯國出發,日夜兼程,奔赴楚國。這一路,艱辛無比,鞋子磨破了,腳也受傷了,他便撕下衣裳裹住雙腳,繼續前行。經過十日十夜的艱苦跋涉,他終於抵達了楚國的國都郢都。
墨子顧不上疲憊,立刻去見公輸般。他見到公輸般後,先是假稱欲獻千金請其幫自己殺侮辱自己的人。公輸般一聽,頓時變了臉色,說道:“我乃義人,從不殺人。” 墨子等的就是這句話,他立刻嚴肅起來,說道:“你既然義不殺人,如今卻為楚國造雲梯,助其攻打宋國,宋國何罪之有?楚國土地有餘,百姓卻不足,犧牲不足的百姓去爭奪多餘的土地,這絕非明智之舉;宋國無罪卻要遭受攻打,這談不上仁愛;你明知這一切卻不勸阻,稱不上忠誠;勸阻了卻沒有成功,也不能算剛強。” 公輸般被墨子說得啞口無言,但他無奈地表示,此事已經告知楚王,無法取消了。
墨子沒有氣餒,他讓公輸般替他引見楚王。見到楚王,墨子沒有直接提及戰爭,而是問道:“於今有人,舍其文軒,鄰有一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梁肉,鄰有糟糠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也?” 楚王不假思索地回答:“若然也,必有狂疾。” 墨子見楚王上鉤,便將話題引到楚國攻宋上:“楚有云夢之麋鹿,江漢之魚龜,為天下富,宋無雉兔鮒魚,猶梁肉與糟糠也。楚有杞梓豫章,宋無數丈之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大王卻要攻打宋國,這與那有狂疾之人的行為有何不同?” 楚王聽後,心中有所觸動,但他仍說道:“善哉,然公輸盤已為雲梯,謂必取宋。”
於是,墨子請求與公輸般進行一場模擬攻城演練。他解下衣帶作城牆,讓公輸般用筷子作攻城器械。公輸般使出渾身解數,不斷變換攻城之法,然而墨子卻九次成功抵禦了他的進攻。公輸般的攻城器械用盡了,而墨子的防守之策卻還綽綽有餘。公輸般心中不服,他說道:“吾知所以攻子矣,吾不言。” 墨子微微一笑,回應道:“吾知子所以攻我,我亦不言。”
楚王見此,十分疑惑,忙問其故。墨子嚴肅地說:“公輸之意,不過殺臣,謂宋莫能守耳。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早已操臣守禦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聽後,心中大驚,他深知即便殺了墨子,也無法輕易攻下宋國。權衡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