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第1/2 頁)
據陳獨秀1922年6月30日致共產國際的報告,從1921年10月起至1922年6月止,共收入國際協款16655元。因黨員人數不多,全黨還保持人均年支出40元至50元的比例;但隨著1925年以後黨員人數大幅度增長,國際所提供的費用遠遠跟不上這一增長速度了。全黨人均支出由最初的平均40元下降到1927年的4元。蘇聯和共產國際的援助主要都轉到了國民黨方面。
儘管經費援助十分有限,但對早期中國共產黨人來說,這依然異常重要。
據陳獨秀統計,建黨初期黨的經費約94來自共產國際,黨又將其中的60用於工人運動。顯然,中國共產黨成立後能夠很快在工人運動中發揮重要領導作用,同共產國際提供經費的幫助分不開,也同中共將其絕大多數用於工人運動分不開。
黨的組織不斷發展,以革命為職業者漸多,各種開銷日漸加大。對20世紀20年代脫產的共產黨員,組織上每月給30元至40元生活費。儘管「二大」明確規定了徵收黨費的條款,但大多數黨員的實際生活水平本來就很低,黨費收入便極其有限。陳獨秀在「三大」上的報告稱,1922年「二大」之後,「黨的經費,幾乎完全是從共產國際領來的」。
到1927年1月至7月,黨員交納的黨費仍不足3000元,而同期黨務支出已達18萬元;若再將這一年共產國際、赤色職工國際、少共國際、農民國際、濟難國際等提供的黨費、工運費、團費、農運費、兵運費、濟難費、反帝費、特別費等總算起來,有近一百萬元之多。
比較起來,黨的經費自籌數額實際不足千分之三。所以,儘管這一數量遠遠少於國民黨接受的數量,但必須承認,共產國際對中國共產黨人提供了重要支援。
共產國際的援助給早期毫無經濟來源的中國共產黨人提供了巨大幫助。但又正是透過有限的援助形成的對共產國際的依賴關係,給中國共產黨人造成了相當的損害。
中共黨史上,有三位領袖人物皆著力於讓中共獨立於共產國際。
首先是陳獨秀。
陳獨秀個性極強,說一不二,向來不願俯首聽命。他說,拿人家錢就要跟人家走,我們一定要獨立自主地幹,不能受制於人。其所言極是。問題是,連從監獄裡解救你的錢都要別人支付,還怎麼獨立於人。尤其是在接受援助、成為共產國際一個支部以後,還想保持與聯共和共產國際的「兄弟關係」,只能是書生意氣的一相情願了。
1922年春,馬林提出中共黨員加入國民黨以實現國共合作的建議,陳獨秀強烈反對。他給維經斯基寫信說:「共產黨與國民黨革命之宗旨及所據之基礎不同」,國民黨「政策和共產主義太不相容」,人民視國民黨「仍是一爭權奪利之政黨,共產黨倘加入該黨,則在社會上信仰全失(尤其是青年社會),永無發展之機會」。
應該說馬林的建議頗富創見。在荷屬殖民地的解放鬥爭中積累了豐富統一戰線經驗的馬林,看到當時中共僅是幾十個知識分子組成的小黨,與五四以後蓬勃發展的革命形勢不相適應,加上孫中山也不同意黨外聯合,因此提出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的建議,用國民黨在全國的組織機構和政治影響,使共產黨迅速走向工農大眾、迅速發展成長壯大起來,可以說是革命黨人戰略與策略的高度融合。
也應該說,馬林的建議頗含風險。雖然皆以個人身份加入,但弱小的共產黨進入到龐大的國民黨裡去,怎樣保持獨立性而不被吞併?怎樣維護蓬勃的銳氣而不被官僚化、貴族化?怎樣堅持自己的主義而不變成別人的尾巴?再好的革命策略弄得不好,也會因喪失原則而變成壞的機會主義戰略。
馬林的建議中還隱含著一些錯誤估計。他認為中國革命只有兩個前途,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