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賣滄溟樓人情(第1/4 頁)
在地球的華夏流傳著這樣一個詞,叫“窮文富武”。
但這個詞若是放在千界來看其實並不是特別的合適。
放眼整個東土,一共有儒門道場一百二十多家,但這其中,聖地卻僅僅只有一家,那便是才女齊青思所在的浩然滄溟樓。
除了滄溟樓之外,東土比較有名的儒門道場還有在天闕臺撿漏拿了鎮派秘術“仙台別歌”的春秋府以及以摘星手聞名千界的摘星樓等等宗門。
原本言靈書院這個小門派並不怎麼出名,但經過道我洞天的機緣之爭後,那個名為項晚漁的女子憑藉一手非常強勢的言術讓言靈書院進入到更多人的視野中。
自那之後,有不少儒生聞訊專門拜入了言靈書院,其目的也就是想要修習那能讓修士直接沉默的言靈之術。
之所以偌大一個東土僅有一家儒門聖地,原因則在於每個宗門收錄的典籍差異非常大。
不同於其他宗門用仙器鎮壓宗門底蘊,想要晉升成為儒門的聖地,除了有仙器在手外,還需要宗門內收錄有各種各樣的典籍。
這些典籍包羅永珍,可不僅限於秘術功法,其中還涉及到很多不為人知的秘聞、歷史、經意、天文、堪輿等等方面。
它們才是支撐起儒門修士學富五車胸有韜略的核心底蘊,也是讓齊青思能夠成為“百科全書”的根本所在。
這種情況其實和華夏百家爭鳴時期有些類似。
大家族之所以是大家族,因為大家族中收錄了太多普通人一輩子也見不到的典籍,這些典籍中的知識和韜略才是家族興盛的關鍵。
儒門除了善練法寶之外,基本上所有修士都是學富五車之輩,最不濟也是飽讀詩書的文人。他們在文章經卷的字裡行間悟道,最終修出一口浩然之氣。
既是讀書人,那自然都對吟詩作對這種事情很是在行。
詩詞一道可以說是文學的精華所在,其一字一句所表達出的立意、思想、意境代表了一個讀書人思想的深邃程度和文氣境界。
上一個盛世之時,中州曾有一位鴻儒以文章立命,以仙器託舉宗門文氣,最終引動文曲異象。
七步之下從凝神境後期硬生生突破到化道大境,跨越了整個魂火大境,以一己之力把風雨飄搖的宗門再次拉回正軌,挽狂瀾於即倒,而後一直傳承到現在。
這個宗門,便是中州非常有名的儒門聖地——清風浩氣樓。
所以,儒門修士對於詩詞的熱愛可以說遠遠超越了煉製法寶,後者是為了生存,另一個,才是真正的喜好。
所以,當齊青思說出那半闕詞是出自瀟湘的時候,瞬間就引起了儒門修士們的濃厚興趣。
儒門修士對詩詞的鑑賞能力自然不是其他幾道修士所能比擬的,“怕相思,已相思,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這半闕詞在儒門修士眼中雖然還稱不上是傳世之作,但其中的意境還是能引起不少修士產生共鳴的。
看似簡練的文字,卻恰到好處的表達出了“相思”二字的痴纏,這也讓不少儒門修士產生了質疑,一個風月之所當真能寫出這種水平的詩詞嗎?
面對質疑之聲,沉寂了一天多的齊青思沒有替瀟湘澄清和辯解,而是再次丟擲了十三給王金洋代筆寫的另外半首詞。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當這首在華夏流傳了九百來年的《一剪梅》透過齊青思之口第一次在千界問世,瞬間就彷彿是在儒門的圈子裡丟下了一顆重磅炸彈!
如果說之前的那半闕詞只能稱得上是一句好詞的話,那這半闕意思非常相近但意境卻天差地別的詞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首傳世之作!
其實不光是這些儒生,當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