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2/5 頁)
和,而不是徹底掃滅對方,可見白馬義從的威名之烈。
不過劉封覺得,至少今年袁紹的求和,除了白馬陰影的效果外,還是有一些緩兵之計味道的,他吃了大敗仗,要是公孫瓚趁勢重新反撲,那樂子可就大了。
畢竟大半個冀州原來可是支援公孫瓚的,袁紹才是後來者。
只是袁紹也想不到,公孫瓚眼下也已經沒有反擊的力氣了嗎,他的求和反倒是又暴露了心虛的底子。
放下陳登的帛書,劉封又拿起了另外一封。
這一封是建議劉備抓住機會,往西發展,可先行佔據魯國、沛國這兩個郡國。
劉封笑了,這必然出自陳長文之手。
陳長文在帛書中認真分析了局勢,認為不論是北上青州,還是南下廣陵,都會為徐州引來袁紹、袁術這樣的龐然大物為敵,實不可取。
唯獨豫州,眼下雖有刺史郭貢,可州內卻是四分五裂。
撇開屢次遭到董卓軍洗劫而受損嚴重的潁川郡不提,剩下的汝南是袁家的基本盤,即便派兵佔領,也很難控制的住,梁國則是郭貢佔據,其擁兵一萬餘眾,又有刺史的名分,暫不可圖。
至於陳國,有陳王劉寵和國相駱俊,此二人有勇有謀,又得陳國百姓之心,可為盟而不可圖也。
唯有魯、沛二國,盡在徐州之側,混若一體,國內又無國相就任,若是劉備此時出兵,當可輕鬆得手。
另外,陳群還委婉的提醒了一句,陳登之父陳珪,曾任沛國相,而且時間就在幾年之前。
當時陶謙實力達到巔峰,橫跨三州八郡,表奏陳珪任沛國相。
陳珪在沛國期間,為政清明,鎮壓匪患,得到當地士、民的好評,留下不少遺澤人脈。
後來陶謙勢敗,袁術佔據了廬江之後繼續擴張,陳珪手裡沒兵沒糧,只能離職逃回老家下邳。
若是劉備表奏陳珪為沛相,當有事半功倍之效。
同時,陳群還自承他家在豫州也素有薄名,若是劉備不棄,願為劉備效勞,安定地方。
陳群這個建議就比較保守,但確實如他所說的那樣,成功的機率很大,而且最關鍵的是還不得罪人。
因為不論是魯國還是沛國,現在連個國相都沒有,更不是誰的舊有地盤。
劉備如果出兵拿下來的話,既沒有受到強力狙擊,也不會得罪任何強敵,有些類似白撿的好處。
而且魯、沛兩國就緊貼著徐州,完全可以與徐州融為一體,還能遮蔽東海、下邳的側翼。
尤其是魯國,戰略位置相當重要。
魯國雖不大,雖然只有六個縣,卻地處交通要隘,上下左右連線三州八郡,東海、彭城、泰山、任城、東平、濟北、山陽、沛國整整八個郡國。
只在魯國駐紮一支精銳,可隨時威脅兗州五個郡,可謂是鋒芒在背。
不把魯國給拔除了,兗州對徐州就毫無戰略主動可言了。
孔子曰,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這句話從戰略角度來說,也是相當正確的。
控制了魯國,就輻射了半個中原地區。
劉封最後看到的,則是魯肅的建言帛書。
與前兩份相比,魯肅的帛書立意要更加高大,更從大戰略的角度來闡述自己的意見。
如果說陳登的策略是北進,陳群的意見是西擴,那魯肅的意見就是南征。
魯肅指出眼下是南下的最好時機,周圍所有軍閥都陷入泥潭而抽不出手,廣陵目前沒有太守,代理郡務的袁綏又不是一個性格剛強的人,其人雖然有才,也為政清廉明事,可他最大的弱點就是過於謙弱,且不知兵。
這樣一個代理太守,若是承平時會是一個最佳選擇,也能得到各縣的支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