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呂太后本紀(第2/2 頁)
減輕賦稅
呂后延續了劉邦的政策,減輕百姓賦稅,鼓勵農業生產,為漢朝的經濟恢復奠定了基礎。
呂氏專權:異姓王的削弱
呂后在穩固政權時,逐步扶植呂氏家族,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她封自己的親屬為王和侯,意圖建立以呂氏為核心的政治集團。例如,她封呂臺為趙王、呂產為梁王,進一步擴大呂氏的權勢。
然而,她的這一做法引發了朝中老臣的不滿。功臣們認為呂氏權勢過大,威脅到劉氏皇族的正統地位。這種矛盾雖然在呂后執政期間未爆發,但為呂氏專權的覆滅埋下了隱患。
---
呂后的晚年與去世
儘管呂后在政治上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她的統治也存在明顯問題。她的猜忌與專斷,使得朝中積累了大量矛盾。惠帝劉盈雖然名義上是皇帝,但實際上被呂后控制,甚至因目睹戚夫人之慘而精神崩潰,逐漸失去對朝政的興趣。公元前188年,年僅24歲的惠帝去世,呂后更加徹底地掌控了朝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惠帝去世後,呂后扶立年幼的劉氏宗室為傀儡皇帝,繼續以太后身份執政。然而,她的統治並未能徹底安撫朝中不滿的勢力。公元前180年,呂后病逝,結束了她長達15年的垂簾聽政。
---
呂氏專權的覆滅
呂后去世後,呂氏家族試圖繼續掌控朝政。然而,劉氏宗室在周勃、陳平等功臣的聯合下迅速發動政變,誅滅了呂氏一族,恢復了劉氏皇族的統治。這場政變史稱“誅呂之亂”。呂氏專權的覆滅標誌著劉氏宗室重新掌控了漢朝的權力,同時也反映出功臣集團與外戚勢力之間的激烈鬥爭。
---
呂太后的歷史意義與評價
呂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的女性,她的執政對漢朝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她成功地延續了漢高祖的政策,穩定了漢朝的統治,併為漢初的經濟復甦作出了貢獻。然而,她的統治也伴隨著專斷與猜忌,尤其是對呂氏家族的過度扶植,損害了劉氏皇族的利益。
正面評價
1 穩定漢朝
呂后執政期間,漢朝社會整體安定,經濟逐漸恢復,為後來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
2 女性政治地位的開創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掌握最高權力的女性,呂后開創了太后臨朝聽政的先例,對後世女性政治地位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負面評價
1 呂氏專權
呂后大肆封賞呂氏家族,導致朝中功臣與宗室的不滿,埋下了權力鬥爭的隱患。
2 暴戾果決
呂后在處理政敵時手段極為殘酷,如“人彘”事件,不僅震懾了反對者,也使她在歷史上留下了冷酷無情的形象。
---
全文總結
《史記·呂太后本紀》透過詳述呂雉從劉邦之妻到臨朝稱制的全過程,展現了她在漢朝初期的獨特歷史地位。作為漢初重要的政治人物,呂后在亂世中展現了堅韌與智慧,同時也以果敢與冷酷聞名。她的執政既為漢朝的穩固作出了貢獻,也因呂氏專權引發了權力鬥爭。呂后的故事,是一段關於女性掌權與權力鬥爭的歷史篇章,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史記白話文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