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養活自己的標準(第2/3 頁)
他現在是代理經理,有許可權向顧念夕要團隊工資。
目前團隊3人:
他工資、
胡嘉怡、
常健8000。
加起來就3萬出頭,算上五險一金,一個月大概4萬2千多,一個季度不到13萬。
齊越嶺說過,夏汽二季度會下高階售後服務單,總數是30萬,歸屬超融合產品線,一個單養活團隊綽綽有餘。
根本沒有生存問題!
於啟明搖頭道:
“不是這麼算的!”
“產品不止要養研發,還有測試、設計,還有支援產品的銷售、售前、售後,甚至分攤的行政管理費用。”
“通常,毛利要達到產研成本的3倍,才算養活自己!”
“另外……”
“管理層開會決定了,產品線是否保留,有個硬指標。”
“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產品滾動毛利要達到100萬。”
“低於100萬毛利的產品,不值得花時間、人力投入進去。”
“因為這根本就不是市場方向、也不是我們的強項。”
“不是針對超融合,所有產品線一視同仁,如果單看超融合……”
“從去年到現在,毛利是負的!”
“歷史問題我就不去糾結了,公司就當沒有這個負的,當它是0,超融合需要在一個季度裡,做到毛利100萬!”
“你覺得能做到麼?”
王霽當即爭辯:“這哪是一年滾動毛利100萬?分明是一季度100萬!”
於啟明見他情緒上頭,輕輕敲了敲桌面:
“王霽,再說一次,不是針對超融合,更不是針對你。”
“如果不是認可你的能力,我叫你過來做什麼?”
“是這個產品線實在不行!”
“我們前後投入了4、5年,做出什麼了?”
“剛才說毛利是負的,都沒算人員成本,只是賠償的錢!”
“真算研發投入,是上千萬,都打了水漂的!”
“你要知道,解決問題能力強,不代表產品能做好,更不代表產品能賣得好。”
“產品要想做好,需要的能力不單單是技術!”
“對客戶需求的把控、對競品能力的分析、綜合我們自己資源的投入和產出,還有非常重要的時間視窗……”
“我們有哪個環節是強的?”
“競品已經走多遠了?”
“這些你知道麼?”
“更別說想要賣得好,甚至都跟產品好不好沒有絕對因果關係!”
“超融合通常誰會買?如何招標?如何成單?你知道麼?”
“這麼小的客單價,我們的銷售能夠覆蓋多少,你知道麼?”
“為了完成業績,我們的銷售願不願意賣超融合,你知道麼?”
這些問題,王霽無法回答。
他哪有這些經驗……
見王霽沒再辯解,於啟明臉色漸漸平和下來。
語氣也緩和了:“公司肯定會留下你這樣的人才,但我們為什麼在錯誤的產品上浪費時間?騰雲經不起浪費啊……”
王霽沒想到,今天聊得那麼坦誠。
於啟明的話不是沒有道理。
他並不針對王霽。
更不否認王霽。
只是從產品發展的角度,不看好超融合的前景。
從負責公司產品運營的身份去看,超融合確實有很多問題。
只是……
王霽不怕解決問題。
他向於啟明微微一笑:“我認為,做超融合不是浪費時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