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1/3 頁)
打小就懂事都若棋,自從沒了父親,苗李倆家對他更是寵溺,那可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碎了,可他卻沒嬌慣成的少爺脾性,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己母親的一些行為和做法很是不解。
平日裡二大為了一大家人,在外辛苦奔波,而母親呢對二大一家的苛刻程度讓人難以接受,尤其跟二大的前房是水火不容,猶如隔世仇人,長期打罵不說,更有人村裡人傳言說母親逼死了二大的前房,為了堵眾人的口,才迫不得已給二大找了個人填房。
母親不知道怎麼想的,也不放過這個填房的二孃,見不這個二孃閒下來,一天把活安排滿滿的,讓這個二孃從早忙到晚,就連自己身上的衣服腳下的鞋也是這個二孃做的,這還不說若草弟妹仨的衣服鞋,這個二孃可是靠熬夜完成。
就算這樣,母親還是不滿意非,時不時的挑毛病,根本就沒那把二大一家人看,就連吃喝也防著他們,若棋太清楚,二大那邊過得有多麼的艱難,可他是小輩,家裡還輪不到他說話,即使說了,母親也不會因為他的幾句話而改變。
母親的這種做法,讓他很是傷心難過,他鬧不明白,一家人就不能好好相處,母親為啥要分彼此。
再大點,他才多少明白母親因為常年守寡,導致性格怪異,二大礙於家規祖訓,不跟母親計較,為了不讓人笑話,受再大的委屈也都忍著讓著,這個填房的二孃更不敢說啥,又助長了母親霸道的行為,他很感激二大他們對母親的包容和忍讓,必定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一家人,他不能因為母親的所做所為,而讓二大傷心,更不能讓外人看笑話,一直努力改變這種情況。
平日裡,只要家裡有什麼好吃好喝的,母親都盡著他姊妹倆吃喝,每每上桌吃飯,看著自己吃的,再看看那姊妹仨吃的,他就難受的咽不下去。
只要到吃飯,若棋端著跟自己年齡不符的大碗,盛著冒尖的飯,走在前面,吆喝著若草姊妹仨。
“走,跟我到外面邊吃邊玩。” 儼然一副老大的樣子領著這姊妹仨在院門外吃,當然這姊妹仨若草也是心領神會地跟在他屁股後。
他明白,母親很樂意見到他說一,這姊妹仨沒有人敢說二,一副長房長孫子當家的樣子,況且母親常對他說,這個家以後是你的,你是一家之主,就應該有一家之主的威嚴。
可母親怎麼也想不到,他私下和這姊妹仨打成一片, 到了院門外,若棋把自己碗裡的飯撥給她們,不夠了就再回去舀,反正母親不會說他,這也讓母親錯誤的認為,他的飯量很大,但凡有了好吃的,他也偷偷分給那姊妹仨吃,他照顧若草姊妹這些事,只有二孃他們知道,就連婆爺也矇在鼓裡,更別說母親知道。
他在私塾很用功,想著以後去省城繼續上學,回來改變家裡的現狀,哪料母親卻打起精明的小算盤。
妹妹若琴是個女孩,到了年齡就得嫁出去,算是外人,這偌大的家產只能由他若棋來掌管,二大的子女那是想都不要想,母親的這個小算盤,想要把這偌大的家產攥自己在手裡,不顧他的感受,願不願意,就把他趕到貨棧去,一心把他當一家之主來培養,以後肯定會讓他接手軋花廠和駝隊。
母親雖然沒說出來,但他隱約能感覺到母親的打算,他絕不能會像母親那樣,讓二大寒心,這也是他決定呆在鄧家鎮貨棧的原因。
為了讓二大放心貨棧,他在貨棧每件事都做到親力親為,把當天的賬整理出來,方便回頭盤點,忙完這些,不管多晚他都會又熬夜看會書。
在貨棧,他最大的變化就是飯量突然小了,得知他的飯量驟減,又因長期的熬夜而變瘦,母親心疼的不行,又是請大夫,又是給他單獨開,而且每頓飯加上肉,可他就那麼大個胃,撐死也吃不了那麼多,才導致母親攆到佘家訓斥仁義,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