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5 頁)
”、“誤國欺君”等等,《徐氏庖言》的出版正是對這些不實之詞的回答。
崇禎帝即位,殺魏忠賢,閹黨事敗。崇禎元年(1628),徐光啟官復原職,八月,充日講官,經筵講官,為天子師。崇禎二年,他又升為禮部左侍郎,三年升禮部尚書,已是朝廷重臣。
這期間,徐光啟對墾荒、練兵、鹽政等方面都多所建白,但其主要精力則是用於修改曆法。前此自從與傳教士接觸之後徐光啟即留心天文曆法。 萬曆四十年(16l2)就有入推薦由徐光啟督修改歷,未成。至此崇禎二年(1629)五月朔日食,徐光啟恢西法推算,其結果較欽天監為密,九月,朝廷決心改歷,令徐光啟主持。徐光啟從編譯西方天文曆法書籍人手,同時製造儀器,精心觀測,自崇禎四年(1631)起,分五次進呈所編譯的圖書著作。這就是著名的《崇禎曆書》,全書共46種,137卷。別人親見並記述了他的這段生活,說他“掃室端坐,下筆不休,一榻無椎……冬不爐,夏不扇……推算緯度,昧爽細書,迄夜半乃罷。”(張溥為《農政全書》所寫的序)這時,徐光啟已70歲了,但其研究熱情不減,親自實踐,目測筆書,融匯中西,不愧為一代科學家的風範。
崇禎五年(1632)六月,徐光啟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予機要。“每日入值,手不停揮,百爾焦勞”,“歸寓夜中,篝燈詳繹,理其大綱,訂其細節”,這正是他宰相兼科學家繁忙生活的寫照。如此繁忙,不久,他就病倒了。這年十一月,加徐光啟為太子少保。
崇禎六年(1633)八月,再加徐光啟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至此,他已是位極人臣了。十一月病危,仍奮力寫作“力疾依榻,猶矻矻捉管了曆書”,並囑家屬“速繕成《農書》進呈,以畢吾志”。
崇禎六年(1633)十一月七日,一代哲人逝世,終年72歲,溢文定,墓地現存於上海徐家彙徐墓公園。
第五章:天地不仁
第五章: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筆者字面理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對待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一視同仁。萬物生生不息,都按照自然法則在執行著。生也好,死也好都有其規律,天地無所謂對他們“仁”與“不仁”。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聖人對待百姓,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一視同仁。百姓安居樂業、生老病死,也有其民風民俗,要用無為而制的方法來治理,也無所謂對他們“仁”與“不仁”。還可以引申理解為,無論出身貧賤還是富貴,均一視同仁、平等相待,君子不問出處,唯才是舉、人盡其才。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天地之間好像一個風箱,當中是空的,但抽動起來可以發出無窮無盡的風力。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道”是博大精深、深奧莫測的,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也沒有認識其萬一,所以不要對它妄加評說。而現在有些人的思想不是偏左,就是偏右,不能默守中庸之道,常常以為自己很聰明,妄作主張,固執己見,互不相讓,像這種作為,不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嗎?如果要像以上這些多餘的做作,倒不如守住中和之道,少說、多看、多做,在實踐中去認識自然。
筆者感悟
老子在本章裡闡述了一箇中國人的重要觀點“順其自然”。
萬事萬物在自然面前都是平等的,無所謂對誰好對誰壞,各自都按照自己的規律和法則生存、進化、發展,相互間即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就是在這對立統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