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3/5 頁)
處,正欲趕回南營,卻忽見前面火把突舉,從正面殺來一軍,為首將領大聲喝道:“忠義營王威在此!李本深休走!”
正是伏擊李本深的王威,追殺而至。
李率泰剛出虎口,又遇明軍,不禁肝膽俱裂,兩軍一番混戰,他同李本深僅數騎得脫。
兩人奪路而走,不多久,忽見一軍於黑夜中屯於一小坡上,李率泰頓時驚懼,恐又是明軍。
這時李本深打馬上前問之,才知乃是東營的楊承祖,同樣被明軍伏擊,引敗兵在彼,他觀夜裡四處火起,不敢輕動,於此地觀察形勢。
楊承祖收攏敗兵千餘人,李率泰得這隻兵馬護衛,心中稍安,隨與眾人繞道奔東營,行不多久,便見東營已然火起,頓時不禁一聲長嘆:“準塔無謀匹夫,雖死,卻不能彌補其之過失!”
一路上,李本深同楊承祖已經從李率泰那裡得知西營失陷的經過,現在聽李率泰之言,連忙附和道:“準塔不聽將軍之言,中金聲詐降之計,致使圍揚失敗,其死不足惜也!”
四座清營被破,八萬清軍潰敗,這樣的責任必須有人來揹負,李率泰聞二人附和之語,默契的點點頭,便催馬繼續繞過東營,往北而去。
三人引敗軍北逃,途中見北營亦被攻破,李率泰不禁沉聲道:“此戰過後,王士衡必名動華夏,成為大清心腹之患!”
李率泰正感嘆之間,忽覺大地一陣震動,不禁臉色一變,正是王彥攻破北營後,引數百騎追殺敗軍。
當下李率泰催馬便逃,直逃至百里外的天長,才稍作休息,並收攏敗軍,八萬人馬,只剩一萬,再也無法威脅揚州。
正是“圍揚事敗望風走,準塔身死率泰逃,四營俱破兵皆散,士衡名聲比天高。”
第81章終解圍,決心入浙
且說李率泰敗退到天長,只收攏一萬多敗軍,真滿州三千,漢軍正藍旗兩千,幾乎全部折損在揚州城外。
巨大的損失,讓李率泰十分不安,隨連忙派兩路使者,以八百里加急,奏報北京多爾袞和南京多鐸,而後他亦不敢在天長停留,領著敗將李本深、楊承祖、柏永馥等,匆匆往徐州退去。
揚州城外,明軍正清點著做昨夜一戰的戰果,可謂收穫頗豐,光斬殺清軍就有近萬人,俘敵亦超過一萬,更多的清兵則在黑夜中潰散到揚州方圓百里之地,而這些散兵,清庭已經很難收攏起來。
西城外,被俘虜的真滿州和漢軍旗人,被押著一字排開,明軍持刀立於其後,手起刀落間,近千顆剃著金錢鼠尾的人頭,瞬間落地,鮮豔的血液撒了滿地,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數千被俘的綠營見此,頓時一陣騷動,但很快便迎來看守明軍的一陣皮鞭,躁動的氣氛被強行壓制下來。
整個江淮,已經全部落入清庭之手,王彥雖破揚州之圍,但卻也無法在揚州立足,如今唯有向西進入安徽,或是東下入浙兩條路可以走,但無論走哪一條,這數千綠營降兵都是一個隱患。
王威知王彥之心,隨諫言道:“綠營老小,盡在江淮清軍之手,今若留之,久必生變,不如坑之。”
江天一聞言卻道:“不然,綠營從虜,皆主將之禍也!若盡坑之,是不仁也,不如放歸,已示將軍之寬大!它日將軍起大軍復江淮,綠營必望風而降!”
對於真滿州和漢軍旗人,王彥是說殺就殺,但對於綠營,他卻不能如此,現在聽二人之言,心中已有決斷,隨開口道:“純初先生之言甚合吾意,開陽之言也在理,這批降兵,本將不能帶在身邊,但也不能全部坑之,便戮其元惡,餘者放歸吧!”
“此法甚好!”王威同江天一齊聲道。
王彥隨令人將綠營降兵中千戶以上軍官殺盡,而後令餘下綠營飽食一頓後,便逐出軍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