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泰昌集團有限公司 > 第15章 內閣擴大會議(下)

第15章 內閣擴大會議(下)(第2/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精靈:開局撿漏玉蟲石板我在北魏的鐵血生涯崩壞世界的守護者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二喬,咱倆稱呼各論的好不好崩鐵:阿哈跟你心連心黑神話,不通關就滅世?我來助你穿越大明成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年代:四合院裡的情報員三國軍神漢末三國之北疆幽冥HP白薔薇與劍重生50年代帶著妹妹吃飽穿暖四合院:災年屯糧心不慌穿越古代捲入皇室震驚!主神老婆竟是我自己飄飛的殘葉被挖根骨後小可憐成了掌門心尖寵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

五經的文句為題目,以程朱理學為參考。同時,只能用八股文答題。

從明朝中葉成化年間開始,朝廷正式確定八股取士。

八股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等固定段落組成,不得自行發揮,不能旁徵博引、譬喻聯翩,也不可有其它任何越界之處。甚至即使在經典之內,還有犯上、犯下的禁忌。

八股取士自有其千般不好,但它的存在還是有現實意義的。答題格式和考試內容的限定,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考官的主觀因素對考試結果的影響,讓考試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更加公平、更加客觀。

比如,要是允許自由發揮,那不同的考生必然在文風上有所不同。這樣一來,考官就可以透過文風來判斷,某張卷子是不是給他打過招呼的那個人的卷子。

“對,朕要你加一科。”朱常洛重複了一遍。

“陛下,這恐怕不妥吧。”孫如遊本能地抗拒,但他的理由還是非常充分的:“驟然加科勢必增改考試內容,有違祖制啊。”在孫如遊看來,祖制就是穩定的象徵。

,!

終於還是撞上祖制這堵牆了。朱常洛在心裡慨嘆道:但這堵牆已經不再是保護而是桎梏了,必須被摧毀!

“加科沒有違背祖制,而是在祖制之上進行延伸。朕又沒說取消進士科。”朱常洛一開始就準備循序漸進。“這樣,禮部去擬一個章程,明年春闈仍以進士科為主科,主科一切不改。但增加數學科為副科,無論會試中與不中,皆可參考數學科。數學科不影響功名,不影響任官,這總行了吧?”

“考而無用,那數學科有什麼意義呢?”孫如遊心想。

朱常洛本來想說,數學乃是萬學之父,但在儒生心裡,萬學之父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孔孟之道。於是他改口道:“朕只是想在大明未來的父母官心裡埋一顆種子。數學乃工造、天文、會計之本。如果官員不習數學,看不懂賬冊、文書,又怎麼知道轄地有多少人口,有多少耕田,該徵多少稅賦呢?”

“不知道這些基本的數字,到地赴任的官員還得求著知道這些數字但不懂孔孟之學的小吏,這豈非本末倒置,有辱斯文嗎?”朱常洛換到儒家及地方官的角度繼續說。

古代為了削減行政成本,實行“官、吏分流”的雙軌制度。

官員入流有編制,吃皇糧有品級,納入朝廷科層序列。吏不入流,一般是各衙門自己供養,做基礎文書和繁雜的行政工作,不參與決策。

同時,明朝為了防止官員在地方結成自己的勢力,嚴格實行“北人官南、南人官北”的籍貫迴避制度,以及三年一屆、最多三屆的任期制度。而對於吏,朝廷卻無此要求。

因此小吏一般情況都是由當地人擔任,甚至有可能是家傳。這就形成了流官、土吏這樣畸形的地方治理形式。朝廷改土歸流,最後卻弄出了一個細碎但龐大的“世襲”吏員群體。

再加上,科舉只考孔孟、程朱等道德之學。官員到任之前,除了滿腔熱忱以外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會。

最終的結果,便是形成了高官受制於小吏,小吏拿捏高官的局面。當然,官員可以將吏員辭退,但吏員一旦把祖傳的賬冊帶走,堂堂的青天大老爺立刻就會被架空,到時候官員還得恭恭敬敬地給他們請回來。

但孫如遊沒有當過基層地方官。

“恕臣難以從命,八股取士乃太祖所定之法,孔孟學說乃君子立身之本。安能違改?”

“你你說的有道理,就先這樣吧。”朱常洛被氣笑了,但他沒有再勸,反而是和眾臣討論泰昌元年恩科的具體事由,就好像他真的被說服了一樣。

:()泰昌大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穿越異世界?我有軍火系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