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學習的意義(第2/3 頁)
圓錐形的樣子,接下來就要在陀螺的底部釘上一顆鋼珠了。錢哥拿出一顆鋼珠和一枚釘子,用錘子輕輕地把釘子釘進木頭裡,鋼珠就穩穩地嵌在了底部。我學著錢哥的樣子,拿起錘子,可是我一錘子下去,鋼珠就飛了出去,釘子也釘歪了。我又試了幾次,不是把木頭敲裂了,就是釘子釘不進去。我急得滿頭大汗,心裡十分懊惱。
錢哥安慰我說:“小茗,彆著急,這需要多練習。你看我剛開始做的時候,也和你一樣,做了好幾個都不成功。”我聽了錢哥的話,重新振作起來。我找了一塊新的木頭,再次開始製作。這一次,我更加細心,每一個步驟都小心翼翼地進行。雖然還是遇到了不少問題,但我沒有放棄。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我終於做出了一個雖然不太完美,但勉強能轉的陀螺。我拿著自己親手製作的陀螺,跑到冰面上,用力一抽,看著陀螺在冰面上搖搖晃晃地轉動,我的心裡充滿了成就感。
第三件事兒就是學數學了。寒假快要結束了,小叔知道我的學習成績不太好,尤其是數學,便主動提出要幫我補習數學。小叔是村裡為數不多的高中生,在我眼裡,小叔就像一個知識淵博的智者。
小叔拿出我的數學課本,翻到了一道應用題。“小茗,你看這道題,它說一個農場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問雞和兔各有多少隻?這是一道典型的雞兔同籠問題,我們可以用假設法來解決。”小叔耐心地講解著。
我聽著小叔的話,眼睛裡滿是迷茫。我不明白為什麼要假設,也不知道怎麼假設。小叔在紙上畫了幾隻雞和兔的圖形,試圖讓我更直觀地理解。“小茗,你看,如果我們假設所有的動物都是雞,那麼應該有多少隻腳呢?”小叔問道。我撓了撓頭,小聲地說:“35乘以2,應該是70只腳吧。”小叔點了點頭,說:“對,可是題目中說有94只腳,這多出來的腳是怎麼回事呢?”我又陷入了沉思,我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
小叔繼續解釋:“這多出來的腳就是兔子比雞多的腳,每隻兔子比每隻雞多兩隻腳,所以用多出來的腳的數量除以2就可以得到兔子的數量了。”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小叔又給他出了幾道類似的題目讓我做。可是我做出來的答案總是錯誤的,我感覺自己的腦袋就像一團亂麻,怎麼也理不清這些數學關係。
小叔看著我沮喪的樣子,鼓勵我說:“小茗,數學是一門需要耐心和思考的學科,你不要灰心。只要你多做一些題目,多思考,就一定能掌握這些知識的。”我看著小叔信任的眼神,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數學學好。
這三件事,學騎腳踏車、製作陀螺和學習數學,雖然各不相同,但都讓我經歷了重重困難和挫折。在學騎腳踏車的時候,我明白了只有不斷地嘗試和堅持,才能掌握一項技能;在製作陀螺的過程中,我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細心和耐心,不能急於求成;而在學習數學的困惑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了知識的力量,沒有知識,就無法解決這些看似簡單卻又充滿挑戰的問題。
我開始反思自己以前不愛學習的行為。我意識到,學習就像騎腳踏車、製作陀螺一樣,雖然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取得進步。而且,學習能夠讓他明白很多道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從那以後,我像是變了一個人。開學後,我每天都會認真地完成作業,主動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問題。我不再覺得學習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把它當成了一種挑戰,一種能夠讓自己成長的機會。
隨著暑假的到來,我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好,期末考試拿到了全班前十名。放在以前我都不敢相信。我爸媽看我進步如此之快,也是很替我高興。我在學習中找到了樂趣,也找到了自己的目標。我知道,只有透過學習,才能走出這個小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