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軒轅青鋒(第1/3 頁)
武帝城一行過後。
吳起領著魏趙兩國兵馬前行,途中蛛絲馬跡都透露著勾踐餘黨的下落。
於是吳起開始順藤摸瓜跟著種種線索追擊。
雖說趙國是強邦大國,可是在列國諸侯瓦解之際,為何只有趙王對魏國不離不棄?難不成是趙國懼怕魏國?
自十八路諸侯結盟,一路南征攻城掠地,趙國早就是奔波勞碌,哪有什麼精力去爭什麼西施,像中山、燕、遼、巴、蜀那些偏遠國家,毫無長遠戰略,只是注重眼前利益。
眼下楚、秦、齊三國若是趁火打劫,還有幾路諸侯能與之抗衡?
相比之下,趙王還是深謀遠慮,見解非常規諸侯王可比,跟著魏國追擊勾踐,一來有個照應不怕被其他國家偷襲,二來可以趁機做大擴充勢力。
趙國的輕騎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在列國中行軍速度可謂是迅捷。
還未等到勾踐喘息的機會,趙國大軍順著東海畔,順風順水已然臨近揚州。
揚州境內。
千里紫苑,煙雨閣樓,滄波萬里,浩瀚江流。
沉舟清溪上,廣陵江畔遊,佳人憑欄窩,才子立橋頭。
都說江東子弟多才俊,人言江南娘子不嬌羞。
江西曾有仙人踏黃鶴,江北墨客盡顯風流。
露葉長青林間過,鶯燕啼鳴畫廊頭。
真是個瑤池巫山人間天,譬如那天山碧海芙蓉雪。
古人曾雲: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如此風景繁茂之地,可謂是雅俗共賞!
揚州作為大禹劃分的九州中疆土最廣闊,民眾最富裕之地,有著魚米之鄉的美稱,是不少王公貴族夢寐以求之地。
臨近東海畔,又有長江天險,不失偏安一隅,坐斷東南的好地方。
依大江東南西北四方地區組成,共計七郡九十二縣城,揚州轄區內又分五州分別是:江東劍州,江南蘇杭二州,江西江州,江北廬州。
此番勾踐一行人逃亡已久,百越餘黨分散揚州諸地,剛過了歙江,便引來了不少趙國鐵騎追殺。
踏入劍州地界,便是等於踏足了江東。
江東古稱江左,是整個揚州以及吳中的核心之地。
當年吳國稱霸江南,便以江東為根據,後來百越吞吳,也把江東作為要塞看守,直至十八路諸候兵下江南,江東劍州才逐漸淪落為棄子。
劍州有千里歙江,有浩瀚無垠的東海,然而最傑出的青壯當屬江東子弟了。
些許楚國人士便是出自江東,楚國最強的項氏一族,也與江東頗有淵源,由豪閥門庭所控制的江東,在揚州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陸顧朱張是江東最有名望計程車族,項孫軒轅則是江東最具有實力的門庭家族。
項氏和孫氏代表的是武裝政權,而軒轅則是江湖上屈指可數的豪族,獨立徽山與江西龍虎山隔江而治,並稱揚州兩大門派。
軒轅一脈追溯於遠古時期的黃帝,黃帝是有熊氏少典之子,本姓公孫,出生於軒轅之丘故稱號軒轅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黃帝生子二十五,得其姓者一十四人,餘者未得其名者,或以姬水為姓,或以軒轅之丘為名,至此傳承兩千餘年。
江東牯牛大崗與江西斬魔臺聳立對峙,算得上是一時風光無限。
雖說這江東軒轅氏出自黃帝,可這江西龍虎宗也不差分毫。
江西龍虎山,乃天下道統傳承之地,被譽為道教祖庭,即便是道家老子的清修之地,名氣也未必能蓋過龍虎山一籌。
龍虎山的傳說一直流傳,據說是與玉皇大帝息息相關,玉皇大帝姓張,張天師也姓張,自張天師從巴蜀途遷江州以來,張氏一脈便神乎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