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第1/3 頁)
廚房裡李嫂和專做麵食的吳嫂果然在忙著和麵,旁邊熬好一鍋熱騰騰的豆沙待涼,要包豆沙包的。見我來了就給了我一提籃子黃芽白菜和兩大方豬肉讓我剁餡,這倒是簡單的事,我先將豬肉洗淨去皮切碎剁成肉茸,然後加精鹽和適量白糖、黃酒、少許蔥薑末,用手攪拌好後,再把幾棵黃芽菜去壞葉、老根,再切碎剁細,用鹽略拌後擠出菜水,與肉餡拌至一起即可。李嫂和吳嫂把面發好了放在那兒酵醒,待我的菜肉餡做好以後,她們就來動手包,然後李嫂就跟我說:&ldo;這個菜肉餡的包子和紅豆包,待會兒是要發給那些外邊人吃的,大少奶奶另外還要吃點好的麵食,你不是手藝好麼?去另做來。&rdo;
我知道她倆是懶得動手了,只得依言去做。
櫃子裡有幾樣糖冬瓜、甜桔餅、紅綠蜜餞瓜片和炒芝麻,我就把這幾樣拿出來切碎,芝麻用擀麵杖擀成細末,拌入白糖活勻做成果餡,但這樣果餡包入麵粉做包子的口感會差些,我就拿糯米粉和黏米粉兩樣混合以後,揉出黏麵包口束成擰花狀,燒起素油滾鍋炸至金黃,放油紙上略停,就是一道好看又耐存放的甜包麵食了。
又想起既然是去拜菩薩,那鹹包點也不放肉吧?我記得桃三娘曾做過一道胡桃饅頭,就是把饅頭切小,蒸熟也只有核桃般大,蒸之前在面上嵌入一片鹽炒核桃肉,鹹味和核桃的油香氣就能沁入面裡,蒸出來小巧玲瓏,也別有滋味。
再有現成的冬菇和木耳、筍丁、梅乾菜,我剁了個素雜餡兒,稍多拌入一點油醬,將剩下的面全包了這種素餡大包子。按照桃三娘說的法子,必須在生坯包子入籠蒸時用最大的旺火,約半刻鐘左右,籠蓋要嚴實,裡面熱氣充足了,包子才更能發得透,餡把包子裂破頭,外觀和口感都更好。
一切收拾停當,我解了圍裙回到這邊院子,韓奶奶已經把出門的什物準備好,我洗了把臉拿上東西就隨二少爺出到門口,兩輛騾車早已在那兒等候,大少奶奶先上了第一輛騾車,意外的是澄衣庵的玉葉尼姑也在,我與她有近一年未見了,她的模樣看來比從前黑瘦不少,拉著二少爺和我高興得不得了,跟大少奶奶告一聲,便過來跟我們坐同一輛車。
晃晃悠悠地一路走,她不停在問二少爺最近身體好些?前些時候惠贈師太給開的藥有沒有吃?看的什麼書?……我無意中掀開窗簾往外看,路邊竟有不少衣不覆體的乞丐,或老或少,個個萎黃乾癟,都已奄奄的模樣只剩下不多一口氣了,嚴家的一行車馬粼粼走過,其中就有人伸手要吃的,大少奶奶讓丫鬟出來叫停了車,然後吩咐手下把帶的一些包點分給這些人,我也想下車去,玉葉拉住我道:&ldo;待會兒廟前街那邊還多的是叫花子,就怕不夠分。&rdo;
二少爺聽到這裡,神情若有所思,又忽然嘆一口氣,玉葉好像就知道他在想什麼,拍拍他肩頭道:&ldo;小琥,佛家言大千世界也逃不脫成、住、壞、空的輪轉,那天道生死淪亡都有定數,何況斯人?你又何必過於介懷?&rdo;
二少爺默不作聲,於是我們悶了一路。
※※※
金鐘寺的廟前街,在過去每當有法會集日的時候都是人來車往熙攘喧囂的景象,賣藝或搭小戲的笙笛鈸鑼樣樣響聲,炒貨雜食的攤子色色俱全,可現如今,不過只隔了這一年左右的光陰,就處處顯示出頹喪敗氣的樣子來。
一家賣點紅供饃和香火的小店門口,圍了半圈人在哪兒看店主打兩個小乞丐,其中一個被掀在地的小乞丐口中還咬著一大口面,許是被打得一口氣難上來,已經翻開白眼了,另一個跪著討饒,那店主踢著小乞丐自己卻哭了,說這做饃的面還是借錢買的,要都發善心給你們吃了,那我家大小几口人不也得要飯去?
再走過去些,緊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