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站在光裡的男人!(第4/6 頁)
裡一百多人最起碼有一半是波普主義和玩樂主義,和陳立安的理念是有衝突的,他們喜歡調侃,調侃制度調侃政治調侃社會風氣。
喜歡把一些不好問題展現出來,又不喜歡把一些美好的東西展現出來。
如果藝術家都是這樣,那這個社會就完蛋了,當所有人都在說這裡有問題,那裡有問題,就是不告訴你哪裡沒有問題,那這個社會就真的有問題了。
能玩藝術的都是聰明人,不是聰明人搞不了藝術,他們的思想和看問題的角度都很深刻,陳立安說的話,他們自然也能聽明白。
只不過不是所有人都認可,正在有人想要反駁的時候,楊老頭又站出來了,看著他們說道:“我覺得立安說的很好,他的作品沒有反應時代的陣痛嗎?但是他的眼睛裡不光有陣痛,還有陣痛之後帶來的美好,不要認為這是討好,這是妥協。”
“是他的眼睛總能發現美,哪怕是殘酷的美。”
院子裡吹過一陣冷風,紅絲線和鋼管摩擦發出的空鳴立馬響了起來,似乎是在應和陳立安和楊館長的話。
院子裡的所有人都下意識的看著身邊圍繞的紅色浪潮,這一刻他們感覺到的不是浪潮所帶來的震撼,不是對裝置藝術視覺衝擊的震撼,而是順著陳立安和楊館長的話,重新去看待這件作品。
從地底鑽出的鋼筋水泥,纏繞在枯樹上的鋼筋叢林,穿破院落牆壁的水泥柱,這一切都在表達一件事,工業化社會變革對傳統社會結構的破壞,我們生活的土壤和文化在消失。
如果只是這樣,那這個作品似乎沒有什麼可取之處,但是陳立安加上了各種色彩,加上了紅絲線組成的浪潮,加上了七彩斑斕的玻璃投射出來的光斑。
這種破壞之後所帶來的美好也在這一刻被展現出來了。
發現殘酷,但是也發現了美。
這或許就是昨天看到這個作品後帶來震撼的原因吧。
院子裡變得很沉默,不管認不認可陳立安的理念,在這一刻他們都感受到了陳立安所傳遞的思想。
安靜並不代表認同,人群之中不少人此時都轉身默默離開了,也有人抬起腳步又停下了。
楊館長走到陳立安的面前,看著這一幕小聲地對他說道:“你小子可以啊,我的大棒還沒拿出來呢,你就搞定了。”
“有感而發...”陳立安說這些話的時候,也沒想那麼多隻是想到哪說到哪而已。
楊館長拍了拍陳立安的肩膀說道:“你真的成長不少,你對藝術的理解越來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了。”
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的理念,陳立安經過這麼一遭,對自己的藝術理念和藝術道路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
在院子的角落,架起攝影機的記者默默的把鏡頭對準陳立安,他很認可陳立安說的話,也覺得陳立安一定會成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
現在有太多的批判聲,也有太多的歌功頌德,但是都是獨立的分開的,互相矛盾的,沒有人像陳立安這樣把這兩者結合的這麼好。
黑暗裡也會有光明啊。
院子裡沒有走的藝術家和美院的學生們,此時看向陳立安的目光也有所不同,目光中帶著理解帶著認同帶著不一樣的審視。
或許也是在用一種見證歷史的心情在看著一個會被藝術史記住的藝術家。
當院子裡沒有人再離開的時候,大家都默契地等待著陳立安開口,等待著今天真正的開始。
陳立安彷彿感受到大家的想法,走到院子中間在一縷破開烏雲的陽光中,露出自己的笑容。
今天註定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當天上的烏雲散開,陽光徹底照射下來的時候,院子裡已經沒有任何緊張的氣氛,所有人都帶著放鬆和自由的笑意,一起聊著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