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第2/5 頁)
,懂美,但是不懂文化,所以豆瓣評分只有6.4。我認為至少9分。
記得本科時候打遊戲之餘,與室友錦濤一起,一遍遍看《英雄,錦濤最喜歡陳道明的一句詞:“六國算什麼,寡人要率大秦的鐵騎,打下一個大大的疆土”,每每在宿舍學道明兄的腔調,惟妙惟肖;而我最喜歡張曼玉含淚對梁朝偉說:“你為什麼不擋我的劍?為什麼不擋?”,每看到此處,心中總不免無限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錦濤兄心志高遠,所以關懷總是宏大敘事,家國天下,而我胸無大志,習慣於關心每個人物的悲歡離合,情到悲處,感同深受。
《英雄既開啟了中國商業大片的序幕,也樹立了中國歷史文化融進電影藝術的里程碑。《英雄裡的藝術,不僅僅在於張曼玉、梁朝偉、李連杰、章子怡、陳道明的精彩演繹,也來自於譚盾的精彩絕倫的背景音樂配置,主題曲《為了蒼生ortheworld堪稱經典。更有意境表現在趙國的書法、秦國的箭陣,戈壁的流沙,張曼玉與章子怡對戰時舞起的漫天黃葉,還有無名與殘劍凌波微步時彈起的一滴水珠……
第一次看《英雄是在2003年高考之後,欣賞它的宏大場面,精湛功夫;本科看《英雄,感慨它的兒女情長,配樂之美,以及三重猜測的劇情疊置。今天再一次看《英雄,卻生出幾多奇怪的想法,對於劇情多了一些歷史政治層面的思考?
1、殘劍語飛雪:秦王為什麼不能殺?
在今天看來,殘劍、飛雪、長空、無名,都是政治上的異議人士。秦滅六國,飛雪乃趙國大將趙震之女,趙震死於秦趙之戰,殘劍、長空、無名對秦亦有殺親之仇、亡國之恨。刺秦,成為阻擋秦滅六國,復仇雪恨的極具號召力和革命合法性的舉措。共同的敵人,讓殘劍、飛雪、長空、無名走在了一起,奠定了皆為聯盟的首要基礎。然而,四個人刺秦的理由又有不同,飛雪、無名是殺親之仇,長空是俠義之道,殘劍則是亡國之恨之餘的怒為紅顏,不同的際遇與出身,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革命熱情和刺秦的最終抉擇。
飛雪與殘劍代表了異議人士的兩個典型派別:激進派和溫和派。激進派決心堅定,誓死刺秦,以雪國仇家恨,單純的以為只要刺死秦王,所有問題便會迎刃而解,天下即會太平,人民就會安康,甚或是激進派根本沒有想過人民和天下,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刺秦,目的單純,至於刺秦之後則與我無關;而溫和派,則念及天下蒼生,寄希望於秦王,望其當政之後,善待百姓,溫和派的反抗侷限於,給當政者以警告和壓力,以規訓和柔化統治者的“暴力”。
“秦王為什麼不能殺”,殘劍給了無名寫了兩個字“天下”。殘劍等曾有兩次機會刺秦成功,卻均告失敗,第一次讓飛雪與殘劍“十年不語”,第二次四位俠士均命歸黃泉。革命失敗,命運也就是如此,無話可說。然而,殘劍給的理由卻足以引人深思,“七國連年混戰,百姓受苦,唯有秦王才能停止戰亂,一統天下;一個人的痛苦,與天下人比便不再是痛苦,趙國與秦國的仇恨,放在天下也不再是仇恨。”殘劍深知,殺了秦王,狀況不會更好,只會更糟;秦王不死,百姓苦,秦王死了,百姓更苦。
“停止戰亂,一統天下”是《英雄的核心觀點,這包含了中國人對“秩序”的迫切要求,為了免受戰亂,我們可以忍受暴君的統治,即使遭受亡國之恨。為了秩序,必須忍受秦王這樣“必要的惡”,忍受一個“利維坦”,至於追求平等、自由,權利,則不再考慮範圍。在現代看來,《英雄更像一部政治宣傳片,體現了現代中國人對開明君主制的無限想象……
2、秦王為什麼最終還是“忍痛”射死了無名?
無名最終為了“天下”放棄了刺殺秦王,可是秦王最終還是下令射死了“無名”,最終選擇了“厚葬”以彌補自己的良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