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5 頁)
親生兒子拋進江中?”
“因為南極星君在唐僧出世時告訴溫嬌,‘此子異日聲名遠大,非比等閒,汝可用心保護’,可她卻偏偏把孩子往江裡扔,如果她真是怕劉洪謀害小孩,可以放到街上,可以託養,放到江中豈不是九死一生?這是在保護嗎?何況如果劉洪要謀害一個嬰兒,一秒鐘就夠了,卻生了一個月都沒動手。為什麼?因為南極星君還同她說:‘汝夫已得龍王相救,日後夫妻相會,子母團圓,雪冤報仇有日也。’,溫嬌聽到這番話的反應也很不尋常,她不是高興,居然是‘無計可施’。所以真正的原因是,溫嬌知道這孩子是個禍胎,將來會害了自己的丈夫,所以把他棄到江中,但出於母性的本能,還是給他留了一絲活命的希望。”
法瑞質疑:“為了愛情,連自己孩子都捨棄?”
娜塔莎在一邊道:“女人為了愛情,幹出什麼都不稀奇。”
法瑞搖頭:“不可能,如果真是這樣,溫小姐為什麼要在他身上留下血書?”
靳博士接著道:“血書並沒有寫明真相,最多寫了溫嬌感覺對不起兒子的一些話,內容已經被改動了。”
“誰改的?”
“就是收養唐僧的那個老和尚。”
“為什麼這麼做?”
“因為他真正的身份是觀音菩薩安排的人。”
“什麼?”
“揭露這段隱藏情節真相的一句話,就是觀音那本記錄唐僧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第四難——尋親報仇第四難。你們想想,從唐僧見母親到抓住劉洪手刃仇人,除了走幾步路,報個信以外,他經歷什麼難嗎?手刃殺父仇人應該是大快人心才對,可為什麼也成了一難?因為這一難的真相是尋到親人卻以冤相報,逼死自己的親生父母,這才是真正的難啊!”
法瑞倒吸一口涼氣。
“更多的推理細節我就不說了,我直接說結果,造成唐僧離奇身世的就是觀音,她在長安做了三件事,1。狀元陳光蕊赴任逢災;留下一子。2。皇帝唐太宗死而復生;要辦水陸法會3。和尚陳玄奘當選法會主持;菩薩當眾顯象點化。目的是透過曲折身世來影響唐僧,堅定他取經的決心。”
法瑞不敢相信:“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有這麼壞嗎?”
“不是壞,是惡!”靳博士道:“如果以陰謀論的觀點看待《西遊記》全書,你會發現佛和仙都是極惡的人物,而且都披著偽善的外衣,你看那些下界為妖的怪物,哪幾個不是神仙的座騎,童子什麼的。每當孫悟空要將這些妖怪正法時,他們就出來相救。書中的情節硬傷如果改成以陰謀論的觀點看待,發現其實處處都說得通。佛和仙都是大惡人,他們也需要惡人,如來佛祖的八金剛,四菩薩,五百羅漢……哪一個成佛前不是惡行累累?你不惡,他還不要呢。”
法瑞道:“請回到正題,阮次山教授把這些有硬傷的地方標出來有什麼用意呢?”
“我不敢肯定,但我覺得,他好像在提醒別人換一個角度來讀《西遊記》,與其說是密碼,不如說是一種引導,這種引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為理解其中的思想不是一種直觀的東西,而是一種意識,他好像在傳遞一種資訊,那就是——在書中,越是大惡人,能力往往越強。理解這樣的概念就要看讀者怎麼體會了。”
娜塔莎若有所思:“我有點明白了,就是說佛和仙是從宿命的高度來把世人玩弄於股掌之上,這需要超凡的智慧,能策劃出超凡的陰謀,這就是所謂神的智慧。”
“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我們這個世界的大人物也能控制別人的命運,但神能做的更多,從天堂到地獄再到人間,可以細微地深入到每一個命運組成部份,哪怕一個小動作也能造就強大的蝴蝶效應。所以在《西遊記》中的神是帶有很強的功利性的,其實就是是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