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第1/2 頁)
即便朝堂賑災,能救到的又能有多少?永嘉帝催促回程的旨意早已下了好幾道了,他們又能在此處待多久?
就算此地,仰仗太子以及諸位王爺關照,勉強解決,連年災年,各地方問題頻出,戶部早已捉襟見肘,甚至需要向永嘉帝的私庫打秋風。
又能救得了多少?
「長凌對此有何看法?」楚辰熙的聲音響起,不輕不重,不溫不火。
葉長凌莫名有些惱火。
雖然他明知道,作為國之儲君,楚辰熙對災情的關心比其他至多不少,雖然他明白,作為太子殿下,有城府不會輕易表露情緒是必須的。
「看法?想必殿下已有打算,又何必來問長凌。」無非就是籠絡那些趁機發災難財的鄉紳商胄,讓他們讓一點利出來博取些許好名聲罷了。
官員與商戶、鄉紳,盤根錯節,即使楚辰熙有快刀斬亂麻之心,顧及到太子殿下的好名聲,楚辰熙都不可能做到。
「長凌倒是通透。」對於葉長凌這算得上冒犯的反問,楚辰熙沒有絲毫動怒的意思。
「殿下,長凌確實有其他想法,只是殿下敢做麼?」葉長凌輕笑反問,也是在問他自己。
他葉長凌又敢去做嗎?
……
各邊鎮支援的人馬、附近衛所、鄉兵在西安府集結,不過後者大多都是些烏合之眾,楚辰耀瞧不上這些沒有軍律、體格的大頭兵,是以只是帶著一千精銳出城了。
永嘉帝那邊的調令也下達了,有了太子作保,朝堂默契的對楚辰耀此前先斬後奏的調兵行為閉口不談。不過永嘉帝這一次的旨意並沒有經過內閣,反而修改了時間,算是替太子楚辰耀等人圓上了私自行動的謊言。
眼見著元宵節就要到了,宮裡氣氛依舊低迷,兒子女兒還不見蹤影,永嘉帝這次是真急了。
正規軍,而且還是鎮守邊疆的精銳,對付一群由活不下去的災民組成的賊匪,若是耗費太長時間損耗太多士兵,才是滑天下之大稽。就像歷史上,漢末時,劉皇叔能帶領幾百個民兵將幾萬黃巾軍打的抱頭鼠竄,流民從來都不是能與正規部隊抗衡的。
縱觀歷史,一個朝代的完結永遠都是因為它從根子上腐爛的。
但同時,華夏這個大民族,面對毀滅性正規部隊侵略,也是由普通人撐起反抗的。
不到半日,楚辰耀就已經登上了黑風寨的匪寨,等待下屬清點戰俘與戰利品了。
只是眼前這幾個戰俘,讓楚辰耀犯了難。
楚唯忠,錦衣衛指揮使,中軍都督,在楚辰耀這個大都督橫空出世之前,可以說是朝堂軍隊的幾個最高領導者之一,現如今名義上是楚辰耀的直屬下屬,實際上是直接對永嘉帝負責的武官之一。
楚辰耀統領的是朝堂一半的邊軍,京軍和地方部隊他不沾染,也沒必要為了這事引起永嘉帝的過多猜疑。
永嘉帝雖然不是個好父親,但作為帝王足夠仁德。
淳安公主。
張皇后之女。
楚辰耀擦乾寶劍上的血跡,直接走了出去。
山寨外他計程車兵與投降的俘虜正在處理屍體。
這種事果然還是扔給楚辰熙處理就好。
見到楚辰耀離開,滿身冷汗的楚唯忠鬆了一口氣。
說實話,他與楚王爺不太熟,雖然他是錦衣衛,但對上這位風評一直很可怕的王爺,還是抱著敬而遠之之心。
萬幸潁王也沒有藉機栽贓他有謀反的意思。
而另一邊,在聽到官府來圍剿,原本興致勃勃的卻被楚唯忠趁亂打暈投降而生氣的淳安公主,在見到來者是楚辰耀的時候,瞬間就不生氣了。
不僅不生氣,還有點小害羞。
她的五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