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抓抓抓,寧可抓錯,不可放過!(第2/2 頁)
爺!”
管家拱手後,連忙退下。
胡惟庸從新躺下,“咱們繼續捏、繼續喝!”
朱元璋這次連抓北平上百官員,可以預見在這場糧食案過後,北平將會出現權力真空,意味著將會騰出很大一塊利益,能不能將這塊利益吃下,那就得看他胡惟庸的本事了。
自從胡惟庸掌握內閣權柄之後,一直想要在北平安排進自己人,努力了這麼多年,卻是效果不大,這一次可是個大機會!
很快御史中丞塗節、御史大夫陳寧等齊聚丞相府,眾人一直商議到深夜這才離開。
第二天。
大明早朝。
為了確保按時參加早朝,大臣們必須午夜時分起床,穿戴停當之後,便趕往午門集合。
大約凌晨三點左右,大臣們開始陸陸續續抵達午門外。(為了方便官員們候朝“待漏”,朝廷在皇城內建有多處朝房,官員們平時便按照品級坐立其中,等待宮門的開啟。)
午門之上的城樓被稱為“五鳳”,其中設有朝鐘朝鼓,由內廷四司之一鐘鼓司的宦官們負責管理。到了上朝時分,鐘鼓司便敲鼓響鐘,然後開啟宮門。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中間設有御道,平日裡並不開啟,左右兩闕則是供當值將軍和宿衛執杖旗校等人的出入。百官們上朝入宮,則只能走左右兩掖的左掖門、右掖門。
總體按照,將軍先入,次近侍官員,次公侯駙馬伯,次五府六部,又次應天府及在京雜職官員的順序。
凌晨五點左右,官員們開始依次進入皇宮,文官由左掖門進入,武官則由右掖門進入。入宮之後,大臣們先要在金水橋以南,依據品級排列好佇列。
鳴鞭之後,大臣們這才依次過橋,抵達奉天門丹墀,在御道兩側相向站立等候,其中文官為左班、武官為右班,這被稱為“起居”。在此期間,又有負責糾察的御史在一旁進行監督,凡是有咳嗽、吐痰、擁擠或者儀態不整的,都會被記錄下來,等候上報處理。
奉天門上廊內正中設御座,稱為“金臺”,臺階左右是鐘鼓司的樂隊,殿陛門楯間列“大漢將軍”,穿著全服鎧甲,御道左右及文武官員身後則各有校尉握刀站立。
皇帝到達御門後,鐘鼓司開始奏樂,錦衣衛力士撐五傘蓋、四團扇,從東西兩側登上丹墀,立於御座後左右。內使兩人,一人執傘蓋,立於座上,另一人執“武備”,雜二扇,立於座後正中。
皇帝登上御座之後,再次鳴鞭,鴻臚寺“唱”入班,左右文武兩班這才齊頭並進步入御道,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東上”,行一拜三叩之禮,是為“大班”。公侯、駙馬、伯自成一班即是勳戚班,居武官班前而稍離。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臉色陰沉,目視奉天殿內文武百官,似乎時時刻刻都在辨認誰是貪官,誰是好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