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標準(第1/2 頁)
《黃海》的故事是從中國延邊開始的,開頭講的是生活在中國延邊的朝鮮族計程車司機,為了能讓妻子去韓國打工,不惜借6萬塊錢的鉅款,但妻子已經有六個月沒有訊息了
開端是這樣。
但這次和往常不一樣的是,林浩不再是以一個觀眾的視角去看電影,享受故事,而是以一個評審的視角。
這就要求他看的時候,冷靜,出離,還有評價。
所以接下來的觀影
他都比較出戏,只有這樣才能抓住一些他認為這部電影好的點。
再說回來《黃海》,這部電影整體看下來,是兩條線:一條是關注在延邊朝鮮族的窘境,那就是他們在中國因為語言的關係有所隔閡,在韓國就也不是和那邊一夥的。
最後久男被黃海吞沒,倒也象徵著他尋找不到的歸處。
至於另一條,就是韓國那邊的線。
尋妻,殺人,故事的兩個推動力。但這次林浩不看故事,看的是故事背後透過看似落後的延邊,和表面光鮮的首爾,來撕裂開所謂“發達和落後”之間的面紗——首爾光鮮背後的,是血腥。
所以這樣的內涵這下,整部電影非常緊湊。
可以說該有的部分都有,而且也並沒有在討好觀眾的意思——包括最後,沒有得到一個好的結局,久南最後順利成功完成交代,尋回妻子,一起回中國過上普通人的日子
不過,結束後大家普遍欣賞這個結局。
因為故事其實從一開始接受殺人這個任務開始就註定了最後的結局了。
畢竟這是一部多麼殘酷的電影。
差不多兩個半小時的電影,看完之後大家開燈,立刻再現場進行討論。
相對於主競賽評委有好多個,且各自具備相當的分量,不好調控,一種關注單元這邊則相對好說話的多。
又或者,這是因為《黃海》本身就不錯。
所以大家討論起來很快就有了結果:
以邊緣人群為底的《黃海》,在表現社會陰暗面上非常有力,不過
“實際上,我要是一個普通的觀眾,我會給這部電影很高的評價。因為它真的好看,演員也演得好,導演的水平也是相當不錯的。可是,它不是我們要的新的型別。”
“是的,韓國電影這樣的型別我們的確看了很多次。會有一些創新的,比如說中國邊境元素,交界地區的經濟之類,但可能相對來說整體框架還在範圍之內。”
“我同意。”
瑪麗昂最後帶著玩笑的口吻:“我看過幾部他們推薦的韓國電影,幾乎都是講韓國社會有多黑暗這種型別,這次只是換了一個視角。”
於是大家很快意見統一:《黃海》很不錯,但和一種關注單元看重的點不太重合,所以沒法那樣比。
按照看重的點十分的話,可能拿六點幾。
可能有人會覺得不公平,但這就好比一個選搞笑比賽,你一個美女進來漂亮,但搞笑才能不夠的話,如果給高分反倒是要顯得這個電影不專業了。
這是戛納以及林浩等評委都不願意看到的現象:
既然制定了標準,那就按照標準考慮。
也可以讓他們更輕鬆做出判斷。
畢竟電影這個事情,評判的標準有千千萬萬。有人不喜歡《肖申克的救贖》,有人不喜歡《教父》,也有人喜歡《上海堡壘》,喜歡《分手大師》
當然了,能做評委的還是有自己的分辨力的。
只是當他是主競賽單元評委的時候,就因為各種標準不一而爭吵。到了這邊,則好了很多
新人,新穎,新型別,新審美。
來點特別的,或許是大家比較關注的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