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金基德與阿里郎(第2/2 頁)
為記者我可以理解,但要我帶著我的評判眼光來看不太喜歡,這是一部很自戀的電影。”
兩位演員同時沉默了一會。
章紫衣才謹慎措詞:
“我覺得不能從電影就一個人的困惑,就認為只是單獨的個體。”
“對,所以我也不認為金基德是唯一的。”瑪麗昂也贊同她的觀點,她開炮的力度可是大多了:“他可以是世界上很多人的倒影,面對自我的時候也會自問自答的審視,也會在最後返回來看自己感性時候的想法,再冷靜評判。這樣的事情大家都有,只是他是導演,且足夠勇敢地拍出來了。”
少有的,瑪麗昂飆出來了一堆話。
這對於她來說是很難得的,她一般會比較溫和地發表一點觀點,關於她覺得最好的地方,而這次的確實是
啊呀,看來歐洲電影人真是接受力強。
只是別人可不一定。
大家關於這一點吵了大概半個小時,才忽然想起來似乎還有個解決方式:
“主席,你怎麼看?”
林浩做主席其實更多是希望大家積極發言的,所以一般情況下他不會過早參與討論,因為他總感覺自己的觀點多少會影響大家的判斷
或者至少兩個演員的。
至於他怎麼看?
他當然覺得《阿里郎》是很特別的,這部電影裡導演的經歷、電影製作和主題都很新奇,讓人覺得值得思考。
至於關於所謂“個人的藝術表達”
其實未必是個人。
這裡電影裡的金基德更多不是導演金基德,而是要看到的是普通人金基德,更進一步說,是一個因為社交恐懼症而離群索居的邊緣人形象。
他對電影和人生的困惑
換成普通社恐的困惑,其實也有共通之處——至於所謂自戀的部分吧,林浩認為金基德在討論的,也是一個對自己認知的問題,所以不能全然這麼說自戀。
拉斯對這個觀點表示接受。
但不同意其他方面。
瑪嘉則最後還是表示都不太認同,初步討論於是也沒有達成一致。這也沒有關係,達成一致其實應該是少數情況,所以《阿里郎》在後面的日子也安排了重看,大家也不需要馬上做出答案:
戛納都還沒開幕呢。
時間還足夠呢。
接下來的日子,評審團陸續觀看了多部電影,可以說各個都有可取之處,但也都沒有到很好,更沒有《阿里郎》那麼爭議
所以有時候林浩就發覺:
在一種關注單元不怕你不夠好,就怕你不夠突出。近十天一整個全看下來,大家不是沒有說沒有選出都覺得還不錯的電影,但情感都沒有對《阿里郎》時這麼濃烈。
喜歡的很喜歡,討厭的很討厭。
誰也無法說服誰。
那在最後的評判前,還有一個參考標準,就是觀眾的反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