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何老師(第1/2 頁)
出東門,過大橋,大橋前面一樹棗,拿著竿子去打棗,青的多,紅的少,一個棗,兩個棗,三個棗,四個棗,五個棗,六個棗,七個
開玩笑,沒那麼多棗,大橋也沒有,他還是出的西門,但他也確實靠著這個在練習自己的氣息。
這些日子林浩在休息,也沒放下功課。
但既然是休息,也得做做休息該做的事情。比如出門溜溜。
林浩現在住的地方,就護國寺,就德勝門內大街到這個人民劇院這中間。如果你出門向下走一點,沿著西大街往西走,就到了北海公園後門了,差不多就20年的北海北的那個站再走一陣。
對,南山南不知道有沒有,北海北反正是有。
如果你出門直接往西走,就是什剎海了,前海後海積水潭。可惜這時候還沒有那麼多酒吧什麼的,倒是據說冬天溜冰的人挺多。他覺得無聊,便又繼續往前溜達。
這個時代有很多他不知道的東西,但瞭解之後就覺得沒啥意思,無聊。
路人聊的也沒啥意思。
他有時候坐坐聽周邊的人聊天,不少聊國有企業改革的事情,鐵飯碗可能被砸了的擔憂。對他來說,沒多大影響,有一層隔閡感。於是就這一不小心,就溜達到了鼓樓東大街,左拐上去就是安定門百貨商場了。
這年頭百貨商場可叫熱門,人們手裡慢慢有錢了,自然有錢消費。而在他住的附近,安定門這個可算是大的了。
這衚衕裡的小孩,要買了什麼新東西,總喜歡吹是安百或是地百買的。至於林浩為什麼不去更近的地百(地安門百貨商場)一準是被那裡的某個售貨員給得罪了唄。
還真當是80年代的,牛氣哄哄的。
話說回來,林浩不太願意和這人擠人的一起逛,所以選在下午來也還算好。逛這麼一圈,在附近找個地方吃個東西也成。只是林浩真是頗為看不上這時候的衛生環境條件,這一去就可得是上檔次的餐廳。
每次人家問他幾位,就說一位,對方驚訝的感覺也讓他頗為尷尬。
頗有種,一個人去吃自助餐的意思。
好在這一次發生一件事情,讓他不用這麼說了——因為雖然說還真沒遇見竇唯,王霏什麼的,倒是遇見一個也是很難見到的人。
年輕的,幾乎讓他不敢認。
這人幾十年也沒怎麼變,不過他只能不確定地喊了兩句:“何老師?何炯?”
92年9月,何炯被保送北外阿拉伯語系,95年3月開始主持《大風車》的《聰明屋》,扮演大拇哥。
所以要不是有小孩叫“大拇哥”,林浩還真的沒在人群中注意。因為林浩來到這個時代,一大半時間都是在神遊。一直有那麼一種做夢的感覺,因為沒有一點代入感。
真的,許魏在他這裡不是那個唱《藍蓮花》的許魏,更多像是個憤青。
但何炯絕對是林浩成長路上的印記了。
在這個時候晃盪這麼久,他總算有一點熟悉的印記抓住了,甚至誇張一點有一個和這個時代認同感的連線了。
畢竟他不是京城的人,所以在這個老京城人或許懷念的時代,對於他來說沒有多少親切感。
只是何炯這時候,也只是何炯和大拇哥而已:“你好你好,我是何炯。”
當然了,對於他來說,在外面被認出來也是很開心的事情。畢竟他現在也就是個大三的學生,能上央視,現在肯定還沉浸在各種興奮中。
而這邊,確認這一個訊息,林浩就不止是感慨了。
雖然老實說何老師幾十年沒有變,但也不是真的沒變。至少現在的青春氣息和稚嫩說起來,何炯現在也就比他大四歲。
“啊,何炯你好,我叫林浩,我特別喜歡你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