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保重(第2/4 頁)
一家獨大。
再加上趙構又沒有什麼雄途大志,最後只能偏安一隅。
任何結果都是一系列的因素導致,如果岳飛沒有撂挑子,也許還會是趙構的心頭好,那麼朝廷還是會有主戰的扛把子。
秦檜還能不能一家獨大呢,誰又能說的清楚。
一個王朝給人的形象,往往和君主有極大的關聯。
嬴政賦予了秦國森嚴鐵血,劉徹的威,李世明的大氣恢弘,趙禎的仁,朱元璋的沒文化?朱棣的勇。
趙構?原出身只是個閒散的康王,能有什麼大志,誰又能想到他會是日後的皇帝。
可要說這人是九妹,純廢物,也不盡然。
敢入金營武力恐嚇,金人都認為這不是個皇子,以為宋廷拿個將軍來糊弄。
沒有鮮明堅定的志向,說到底,還是環境對人的影響。
都說錢是英雄膽,對於皇帝來說,應該也是一樣的。
那就是賦稅,朝廷越有錢,兵馬越多,越雄壯,朝廷的膽氣自然也壯。
假設現在宋金兵馬相差無多,宋軍戰力還稍弱,拋開將帥不談,應該不少人對於打或不打都會打問號。
又假設,宋軍成倍多於金軍,且兵強馬壯猶有過之,打還是不打?
傻子才不打呢,哪怕皇帝不想打,朝臣也會讓他打,明知必勝之局,滿地的軍功等著撿,不打能行麼。
,!
很淺顯的機率問題,贏面不大還敢梭哈的都是資深賭徒。
《孫子兵法》開篇講的便是廟算。
即出兵前在廟堂上,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方才制訂作戰計劃。
能贏就打,可贏可輸,那就要慎重考慮了。
當然,抗戰時的情況又不一樣,那是亡國之危,只有打,沒的商量。
“先生勿憂,朝廷諸公自會妥善處置。”有些話,白野不能明說,只能寬慰自家先生。
能不能北伐,能不能收復中原,那都不是一個岳飛或是一個秦檜就能決定的。
這些人都只不過是加速了某個程序而已。
不然,白野直接告訴趙鼎,左護軍會叛變,以後岳飛會死,讓他寫信給岳飛要聽話,讓朝廷繼續讓岳飛兼統,或是換劉錡也行。
先不去說趙鼎信不信,朝廷會不會聽呢,岳飛會不會聽呢?沒有意義。
“哎,長風自便,為師尚有政務。”趙鼎揮手送客。
“學生告退。”
接下來,白野的生活又回到了正軌,和趙穎商議民報的進度,下地看看禾苗的長勢,施肥,除草。
又或是去工坊指導工作,引導匠人們的思路,還有就是帶孩子。
朝廷關於張宗元,王貴,張憲三人的任命已經送至鄂州宣撫司。
最早看到檔案的是參謀官薛弼,薛弼深知,像這種不明不白的任命背後,一定另有玄機。
當即派人請來王貴和張憲,兩人對此也是迷糊不解。
王貴,張憲,身為提舉和同提舉,或許是岳飛舉薦,可朝廷又派個張宗元來做宣撫判官,就顯得十分怪異。
按照宋制,宣撫使,宣撫副使,宣撫判官,這是三個級別不同,但又職權相同的差遣。
一般而言,宣撫司既然設立了宣撫使,就不會再設副使或者宣撫判官。
就目前幾支行營大軍中,吳玠是宣撫副使,但其上未設定宣撫使。
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為宣撫使,均未設副使和宣撫判官。
為什麼單單給鄂州派來一個宣撫判官呢?
薛弼隱隱有一種不好的預感,但他沒有說,最後建議,這份檔案暫不向將領們公開,待事情有了眉目之後再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