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第1/2 頁)
後來朱德上了井岡山。降了職的金漢鼎則提出了那條圍困朱、毛紅軍的建議。這是國民黨後來用碉堡政策圍困江西蘇區的最先聲。
當金漢鼎向魯滌平提出這條建議之時,不知是否想到了雲南陸軍講武堂丙班二隊內,他的同班同隊同學朱德?
金漢鼎的意見在會上引起很多人的重視。但出了會場,倡議者自己反而十分消極。身為三省「剿匪」副總指揮,只要與朱德指揮的紅軍對陣,金漢鼎定要避免主力決戰,屢屢如此。蔣介石見他剿共不力,便降他為第三十五旅旅長;後來乾脆解除其軍中職務,讓他去了全國禁菸委員會。
雲南盛產菸草,這位滇軍「金剛」最終被蔣介石弄成了禁菸將軍。
魯滌平在全省「清剿」會議結束後,便將金漢鼎的建議告訴了蔣介石。
這條建議沒有引起蔣的重視。蔣認為朱、毛紅軍那點兒力量可以一掃而光,不需碉堡政策那樣費時費力。
將這個建議立即付諸實踐的,是張輝瓚手下的十八師五十二旅旅長戴嶽。他也參加了魯滌平的「清剿」會議。金漢鼎的建議一下子就打動了他。出了會場戴嶽便在贛東實踐開來。當時紅軍沒有重武器,此法果然很有點兒效果。
敏感且大膽的戴嶽卻命運不佳,攤上了一個輕狂的上司張輝瓚,在第一次「圍剿」中就把隊伍裝進紅軍的口袋裡,令十八師全師覆滅。師長張輝瓚被割掉了腦袋,旅長戴嶽也好不容易才倉皇逃回。部隊沒有了,他不甘心,用兩天時間寫了份《對於剿匪清鄉的一點貢獻》呈何應欽,內中特別強調了碉堡政策的重要。
戴嶽建議:「凡重要的地點,不能不駐兵,而又無多兵可分派,就選擇一個良好的地勢,用石砌成碉堡,使少數兵守之;並督率附近各村組織聯村自衛,使良民或反共的民眾得到相當的保障,堅決地反共。」「使紅軍不能擊破,並能以少數的部隊擊潰多數的紅軍,同時可以阻絕紅軍的交通和活動,逐漸把蘇區縮小。」
何應欽正在籌劃第二次「圍剿」,看完後大加賞識,親寫序言,將戴嶽的意見書印成小冊子,大量發給「圍剿」部隊。何應欽在序言中說:「此書乃戴旅長嶽本其平日剿匪清鄉之經驗匯集而成,知己知彼,洞中竅要,可作剿匪部隊之參考。我黨政軍各界同志,允宜人手一冊,細心研究,應時運用,於剿匪前途,當映有裨益。」
戴嶽的意見書加上何應欽的批示,使金漢鼎的建議開始被廣泛推廣。
在對中央蘇區久攻不下,國民黨軍隊內不少人開始實行碉堡政策的基礎上,1933年6月8日至12日,蔣介石在南昌行營召集「剿匪」會議,專門討論第五次「圍剿」的戰略戰術。柳維垣等人在會上提出普遍推行「堡壘政策」的建議,終於為蔣介石所採納,並由會議「決定其原則」。會後南昌行營第一廳專設第六課,由柳維垣負責,專門擔任碉堡設計指導事宜。
國民黨蔣介石「圍剿」蘇區的碉堡政策演化到此,便基本成熟了。
由於當時紅軍沒有採取正確的應對之策,這些烏龜殼的確變成了圍困中央蘇區的銅牆鐵壁。
毛澤東是怎麼知道對手的碉堡政策的?
在何應欽主持的第二次「圍剿」中,戴嶽的小冊子落到了紅軍手裡,共產黨人開始知道國民黨有了碉堡政策。紅軍長徵後,被紅軍高階將領逐條批駁過的那本小冊子又落到戴嶽手裡。批駁的文字是紅色的,不知出於誰的手筆。滇軍將領金漢鼎、贛軍將領戴嶽、中央軍將領柳維垣組成的「碉堡三劍客」,無疑金漢鼎為首。
風風雨雨過去,提出碉堡政策22年後,金漢鼎與從碉堡中衝殺出來的朱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相會。
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聽到金漢鼎參加雲南盧漢起義的訊息後,朱德立即指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