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1/4 頁)
大年初一,周家口瑞昌家北房這邊幾個小弟兄人都齊了,又添了幾把椅子,菜也陸續上來了。
寒暄之後,進入正題,牽扯的卻是國家大事,鳳吟不愛聽也得聽著,也得學著點了。
奉儉歲數不大,知道的卻最多。
這幾年接連生了好些撼動國威的大事,自英國鴉片戰爭之後,西洋列強的大炮轟開了大清閉關的大門,“見者有份,盟國平等”,弱國無外交,大清被迫與各國陸續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開設租界,開放港口,更有外國兵船可以到各港口巡查貿易。
內憂外患,大清開朝,“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確實是“士敦詩禮,民安耕鑿,萑苻夜息,桁楊晝靜,行旅歌於途,商賈嬉於市。即梯山航海,沐日浴月之鄉,欣欣蒸蒸,無遠弗及”。
自康熙一朝,平復疆土,劃清國界,擺脫了明清之際的混亂與動盪,走向和平與安定,維持了長達13o餘年的康乾盛世。“天祚神聖,**雍和”。
之後卻自認為“天朝物產豐盛﹐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天朝大國,不稀蠻夷”,。
為了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拒絕外來思想與貿易,閉關鎖國禁海拒外。古老的中國在世界的舞臺逐漸落後。
當然也有認為開始就是個落後,講滿清入主中原,造成社會大倒退。唐甄在康熙四十年記載:“清興五十餘年矣。四海之內,日益貧困。谷賤而艱於食,布帛賤而艱於衣,舟轉市集而貨折貲,居官者去官而無以為家,是四空也。金錢,所以通有無也。中產之家,嘗旬月不觀一金,不見緡錢,無以通之。故農民凍餒,百貨皆死,豐年如兇,良賈無籌。行於都市,列肆琨耀,冠服華腆,入其家室,朝則熄無煙,寒則蜷體不申。”
“攤丁入畝”的稅制牢牢地將農民固定在貧瘠的土地上,扼殺了產業化的苗頭。
英國特使馬戛尼在乾隆後期的出使日記中指出:“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o年裡,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
因立場不同,且不論是非曲直。實際並非完全斷絕往來,貿易自古就是有的,只不過因為“夏內夷外”,“唯我獨尊,八方來朝”這些優越自大的思想而不視為貿易,喚作朝貢,設立理藩院,以對待藩屬國一般對待貢品貿易,似乎單純圖那三跪九叩的體面。當然國家大事,不是兒戲,不在當朝,這裡也就敢說這麼幾句。
袁家的爺們,特別練夫子拳的,都有心存天下,精忠報國之志,信奉國難自有忠魂出,不為朝廷為社稷。說起文武官員這些袁鳳吟沒感覺,但提起黎民百姓來,袁鳳吟也來精神。
袁奉儉就一一數唸了自鴉片戰爭以來生的大事,說到故事累計的問題,終於出現了後果,並如黃河決堤一般爆,不可收拾。不說遠的,就說現在這個娃娃皇帝,自辛酉政變,垂簾聽政之後國內這些未平的亂事。
除去長江南北最大的逆於捻子,還有好些周邊苦民的暴動。
同治元年至今三年,東北小戰不斷。邊外七鎮的松花江阿勒楚喀荒山嘴子等地的數百農民隨張玉舉行反清起義。
是年夏,曾參咸豐年間李鳳奎起義的熱河金礦工人葛成隆與王天漢來到三姓城以販賣魚炭為掩護,與黑背金礦領謝福立集合農民,礦工由最初四五百人展到萬餘人起義。
二年八月十五日,李鳳奎,才寶善起義部分隊伍,在烏痣李李維藩,滾地雷王五率領下與懷德打敗鄉團會勇,擒獲會總,全殲三百餘名鎮壓清兵,南攻起義。
貴州各部也起義不斷,自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四月,貴州東部苗民張秀眉被推舉為“大元帥”與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