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崇明島(第1/2 頁)
有了蒸汽機,以後能用的地方就太多了,就需要另外一種資源了,那就是煤,臺灣地區雖然有煤,但質量不行,遼東有,不過那是自家的。
想到這裡,劉少康目光看向北方,那個方向有一個國家:那就是朝鮮。
朝鮮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有上等的無煙煤,高品位鐵礦,還有銅礦,這三種都是未來大量需要的。
“是時候拜訪這位鄰居了。”
目前遼東軍正在努力恢復大明最早時候的衛所,奴兒干都司管轄之地,將涵蓋整個東北地區,需要處理與朝鮮的關係了。
但還需要等一等,華夏這邊馬上就要分出勝負,自己也要做一些事情。
四月,清南明的圍觀不進取惡果終於出現,河南諸地各自為戰,根本無法阻擋清軍的進攻,多澤一路勢如破竹,很快渡過淮河。可此時南明的四鎮兵馬有三鎮不在自己的駐地,而是被馬士英調動防禦左良玉大軍,只剩下劉澤清所部探知清軍後立刻選擇跑了逃跑,揚州直接暴露清軍兵鋒之下。
揚州城,史可法剛剛從南京回來,他去求援兵的,可惜朱由崧直接躲避不見,馬士英說的都是場面話,就是不派援兵,其他大臣更是束手無策,氣的史可法要吐血,這些時日忙碌奔波,籌集糧餉,為的是什麼?沒想到堂堂朝廷面對危機竟然袖手旁觀,不光如此,他以督師的名義命令揚州城駐軍前來守衛,結果只有一人響應,而且兵力只有四五百人,這也就罷了,還有許多兵將竟然想要進入揚州城裹挾所有人一起投降,已經分不清敵友,這些情況讓他失望甚至絕望。
本來他無比唾棄那些投降清廷的官員將領,現在多少體會到其中一些人的無奈。
“督師大人,我軍加起來也就四五千人,清軍至少五萬,揚州城並不堅固,真的要死守嗎?”
說話之人名叫劉肇基,官拜左都督,遼東人,曾參加過遼東不少戰役,就是他響應史可法的號召,率領四百多人前來支援揚州城。
史可法悲傷道:“劉大人,你看看這天下,清廷所到之處,多少人望風而降,可嘆我大明風骨蕩然無存,老夫自認沒有什麼建樹,只能希望以此身喚醒軍民的血勇之氣,否則亡的不光是大明,而是整個華夏民族!”
“哎,督師所言極是,劉某從遼東而來,所見所聞無不讓人心寒,堂堂華夏,竟然無幾人敢和北奴死戰,可悲可嘆,讓人絕望啊!”劉肇基來揚州曾給很多將領去信,結果回信大多勸他投降清廷,他對局勢很悲觀。
兩人相顧嘆氣,雖然早已抱有死志,可還是意難平。
就在清廷大軍直指揚州之時,長江入海口,崇明島一帶海域,上百艘大船雲集,船上豎著沈字大旗。
崇明島,是長江口處的沖積島嶼,主要是由泥沙沉積而成,歷經成千上萬年的演變逐漸成為一處沙島,崇明島在崇禎時期已經基本定型,它東西長七十多公里,南北寬近二十公里,面積一千二百多平方公里,是華夏的第三大島嶼。
這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在明朝有“海上瀛洲”之稱。
而且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是長江的海上門戶,為江海要鎮,有重兵把守,明朝永樂年間駐紮水師,設總兵。
但後來尤其是到崇禎時期,崇明島水師名存實亡,甚至一度被海盜佔領,目前島上生活大約有五六萬人。
早年最多時將近十萬人,不過崇明島經常受狂風大潮的侵害,在明朝期間溺亡者極多,直到崇禎末年崇明大島成型,這才有了改善。所以,生活在島上的人多是從陸上生活艱難的百姓才冒險遷移。
目前島上設縣,有兩處水寨,水陸軍加起來差不多三千人。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島上人馬互不統屬,甚至還有矛盾。
其中知府徐鼎統領步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