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士官速成(第2/2 頁)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一天,他上午完成士官學校的課程,來到搭建完成的小兵工廠,這陣子繳獲了不少的鐵料和銅料,已經開始試製火槍。
仿製的是葡萄牙燧發火槍,這個時代正處於火繩槍向燧發槍過渡階段,燧發火槍暫時沒有統一的型號,受工匠手藝影響很大。葡萄牙人因為和很多國家貿易,其火槍製造技術採眾家之長,最終發明了非常有名的莫林哈斯燧發槍機,這種槍機槍機安全可靠,在世界上處於先進水平。
為了仿製成功,劉少康在漢人的寨子裡高薪找了三個鐵匠,這三人都曾為大明軍隊打造過鳥銃,屬於熟練工種,交給了陳安調教。
火槍槍管制作不是很難,但需要有足夠的手藝和工藝精神,大明工匠並不比其他國家差,主要是大明官方不重視手藝人的待遇,甚至糧餉都給不足,導致軍中火槍火炮殘次品很多,工藝水準比不過西方。
劉少康為了避免這一情況將這些工匠的工資提高,薪資水平屬於最好的,還有獎懲措施,這就激發了這些工匠的工作熱情。
火槍槍管需要用熟鐵,先將差不多尺寸的厚鐵皮加熱,放置u型槽內用特製的球面錘捶打,使鐵皮完全嵌入槽內成筒狀,還要不斷的改變受力面,不斷的捶打讓介面合攏,不過單層鐵管容易炸膛,需要再包裹一層鐵皮,這樣一根槍管的雛形就完成了。
接下來準備一根均勻的鐵棒,插入槍管內,在用特製的凹面錘進行加熱捶打,直到縫隙痕跡消失,然後定型。這時代時候圓形槍管並不流行,需要打出稜面,以符合審美,而是容易固定在槍柄上。最後然後鑽孔打磨,用植物油或者動物潤滑,使槍管內部光滑,這一步最為緩慢,人力手鑽需要至少半個月才能完成。為此,劉少康專門請在臺灣城被俘虜的荷蘭工匠們打造了兩臺水力鑽床,至於裝置是現成的,大員鎮就有三臺風車製糖裝置,做一些改動就可以變成水利鑽床。
至於槍機,交給俘虜來的荷蘭鐘錶匠製作,為了讓他們努力用心工作,劉少康除了支付工資外還簽了合同,承諾三年後就將其釋放。同時找了五個頭腦靈活的小夥子當學徒,學習這些人的手藝。
為了保證質量,劉少康特意製作了新式的尺子,單位就是未來世界通用的米、分米、毫米,並讓人教授華夏工匠使用阿拉伯數字。
仿製的火槍口徑定在十五毫米,槍管長度比原槍要短一點,同時稜線打出卡槽,使刺刀安裝後更加牢固,拆卸時只需要旋轉一圈就可以卸下。
今天就是第一批槍支完成裝配的日子,所以前來檢視。
新槍外形比原型槍小了一圈,槍托用的是臺灣本土產的柳杉,手感非常不錯,很適合東方人的手型和身體,槍機沒有任何不必要的紋飾,簡潔光華。
劉少康開啟擊鉗,感覺彈簧很力,和葡萄牙人以及荷蘭人的火槍沒有差距。隨即將擊鉗復位,填裝彈藥,最後朝著五十米外人形靶子開火,第一發不出意外脫靶,第二發才命中。
“你們都是試一下新槍。”
說完,將火槍扔給陳阿彪,很快,五個衛兵也輪流試射,期間出現一次啞火,擊發率在八九成以上。
最終,所有人對新槍給予了肯定。
“用著還行,陳安,你們做的不錯,槍械所每人獎勵五兩銀子!”
“謝大都督!”
包括荷蘭人在內,都鬆了一口氣,火槍仿製成功,得到大老闆認可,還得了獎金,一個個欣喜異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