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第1/2 頁)
便是顧易,甫一看見堆在庫房的幾十箱聘禮,烏泱泱地堆了一地,宛如高山,他人生頭一回體會到了劉姥姥進大觀園之感,捶胸頓足在原地好一會兒,才稍稍緩過勁兒來。
「確實如此。」顧老夫人點頭,虛虛轉了轉身子,話鋒一轉,「然公爺說錯了,這禮並非出自離王。皇上和皇后的賞賜昨兒就到了,今日的手筆,出自太后。」
顧易吃了一驚,「這……可……話雖如此……」
一句話吞吞吐吐,顧老夫人知道顧易想說什麼,解釋道:「離王乃長子長孫,太后疼愛。這些年太后因一次沒見到離王,思念的緊,愛屋及烏,給定國公府多送些禮罷了,不礙事。」
顧易拱手:「兒明白,可宮裡來的馬車都堵在府外了,兒去庫房檢視了一眼,這箱子都快把庫房堆滿了。」
顧老夫人輕輕一笑,一雙濁目看向顧易,像是早就看穿一切了般,端著長輩的身份直言道:「你也別大驚小怪了,這才剛開始,你且看下去,明日只會更多!」
顧易咋舌,半信半疑地凝視自家老母,沒再多言。果不其然,第二日堪比昨日雙數的馬車停在定國公府門外,一輛隔著一輛並列擠在玉安街上,豪氣壯闊,逢人見了無不驚羨暗嘆。
顧易毫無意外又被堵在府外,這次他沒再駐足,即刻差人繞道而行,進了府,官服未退,守在院子裡,見一箱箱的金石玉器,名書名畫等被小廝抬了進來,嘴角抽了抽。
他原先覺得裴銘求親時聘禮隔了兩間屋子,已是有心,可比起太后手筆,可謂是差之千里,庫房和正廳兩側的房間已經堆滿了,就連後側的耳房都被臨時拿來當庫房。顧易看著這一間間的被如出一轍的紫檀木箱擠的水洩不通,一瞬間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堪堪虛看了半晌,顧易才緩過神來,轉身去長安院,頭一次打斷了顧老夫人修禪問道。
「娘,太后再心疼離王,可府內滿目珠璣,太后出手闊綽,卻並非有一國之庫,若因此事空了太后多年的死纏,兒真是羞愧難當,無言以對聖上,同僚。」
顧老夫人抬眼看顧易穿著官服就來了,面上一副早就知道顧易會來的神色,沒責怪顧易打斷了她,放下木魚棒後,叫荷葉扶她起身,母子倆相視而坐。顧老夫人著深棕色曲裾深衣,右手滾著佛珠,默言誦經了一段後,才道:「此事公爺不必擔憂,太后這幾日的賞賜,自離王出生起就替他備著了,離王本就是長子長孫,太后賞賜給未來的長孫媳婦,亦在情理。公爺也不想想離王如今年歲,太后積攢了這些年的金石玉器,今日終有了用武之地。」
「娘是說,太后生生備了二十有一年的聘禮,只待離王娶親?」
「正是如此!自離王出事後,太后唯恐擔憂送不出去呢!太后翹首以盼,好容易長孫的婚事有了著落,這些賞賜,此時不送,更待何時?」
顧易無言了,他本以為這是太后臨時從私庫裡拿出來的,膽戰心驚了兩天,就連皇上都詢問他太后送禮一事,如今想來,倒是自己多慮了。
見顧易點了點頭,顧老夫人又道:「這些只是一半罷了,太后此舉無非是讓世人知曉皇上還有個離王,金石玉器,細軟書畫都給了定國公府,那些良田商鋪,住宅屋舍則是送去了離王府。」
「這幾日府外擠滿了不少人,頗有微詞,兒細細聽了兩句,知外人以為這些聘禮都是離王送的,既是如此,兒先修書一封,叫王爺無需再備禮了。」
「晚了。」顧老夫人拿出一個精緻的箱籠,遞給顧易,「離王不日前差人送來禮單,名字,大小,數量,存放的位置一應俱全,還有數間商鋪,莊子地契等。因這幾日忙著整理太后賞賜,離王傳通道不再給公府添亂,禮單上的聘禮悉數歸錦瑟所有。我已經放在箱籠中,待錦瑟出嫁,再盡數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