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2/4 頁)
聽著對方三言兩語就將事分好了,盧照鄰心中感到莫名地踏實,心中對禮部又有了改觀。
難怪禮部近年來功勞不少,朝中才俊眾多,這位郭正一看著只比自己年長几歲,卻大有指揮若定,能夠獨當一面的氣勢。
盧照鄰行禮道:「往後有勞郭兄照拂了。」
「無妨,當該互相幫扶的。」郭正一整了整衣襟道:「隨我來吧。」
兩人走入禮部,現在禮部尚書許敬宗並不在這裡,盧照鄰聽了眾人的談論這才知道,許敬宗與上官儀去陪陛下釣魚了。
盧照鄰還發現今年晉升了很多人,除卻自己還有趙仁本,李義琰,上官庭芝,岑長倩等人,官至侍郎的人有許多新面孔。
西北的寒風依舊吹著關中大地,倒春寒讓關中經歷了幾天的雨雪,現在又是接連的陰天,還寒風不斷。
好在釣魚的位置是在背風處,一片高高的旱塬擋住了從西北方向吹來的寒風。
河岸兩側都是枯樹枝,暖春還未到來,這裡的一切都增添幾分枯寂之色。
這種景色看起來就令人不自覺感覺到幾分淒涼。
實際上,現在大唐正是一片興興向榮,人們都在說著大唐就要迎來盛世了,千萬不要話淒涼。
不過,在李承乾看來,這樣的大唐真的能算盛世嗎?猶未可知,大致上大唐應該能更好才是。
近來朝臣的進諫多有拍馬屁之嫌,比如說又有人說封禪事宜,哪怕皇帝不去泰山封禪,天下名山這麼多,再找一處名山也不是不可以,還有人想要皇帝改年號的。
以前也不是沒有皇帝做過改年號的事,大抵上朝臣們都喜歡用以前的經驗,以一種過來人的角度教自己如何做好一個皇帝。
也有人說皇帝也該休息,朝臣也該休息,讓皇帝放慢發展的腳步,再用奇怪角度下解讀出來的黃老之學,來教導皇帝該怎麼做事。
聽別人教自己做事,這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
皇帝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受害者」為保持賢明的形象需要欣然接受朝臣的這種行為。
當了十一年的皇帝,也早就習慣了,看歸看,看了之後該如何又是另外一回事。
李承乾提著魚竿,看著河面沉默不言。
上官儀與許敬宗也提著魚竿,陪著陛下坐在一旁,見陛下似乎有心事,兩人也不敢開口講話,並且蹙眉思考是不是在來時,有什麼舉動讓陛下不悅了。
「市稅的事還是要看緊,不得徇私,更不得講情面,這是朝中的底線。」
陛下忽然開口講話,許敬宗先是一愣,而後忙道:「喏。」
李承乾又吩咐道:「此事御史臺也可以多過問,不定期私訪,不定期查探,做到應知盡知。」
「喏。」
李道彥腳步匆匆而來,遞上一卷奏章道:「陛下,這是蘇主事送來的。」
李承乾拿過文書,看著自家丈人讓人送來的奏章。
釣魚的閒暇片刻,還能靜下心處置國事,卻也是極好的。
現在崇文館正在積累著自己的師資力量,並且留在各地建設書舍的支教夫子也已有一定規模了,這些人絕大多數都不求仕途,不求在朝中能夠得到多大的權力,而是一心在教書。
蘇亶覺得可以提高他們的待遇,並且鼓勵更多人能夠留在地方任職支教,形成一種團體。
師資力量是一種很特殊的存在,就比如說在漢朝,許多文人想要入仕,或者是想要在朝中為官,尤其看重出身門第,以及師承何人,或者說各地的老師名望如何。
而這種風氣在東漢時期尤甚,一個名仕的弟子名額,動輒需要數十萬錢才能得到,並且直接成了世家與門閥的便捷渠道,而這種風氣一直持續了很多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