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呂不韋的主動示弱(第1/2 頁)
相府。
呂不韋回來之後,立即有不少門客湧了過去,開始議論紛紛,抨擊秦王。
“相邦,你為秦國立下這麼多功勞,那秦王一句話就削您食邑,當真涼薄!”
“是啊,若非相邦,焉有秦王他今日至尊地位。”
眾人一個個氣勢洶洶,義憤填膺,言語間對嬴政頗有不滿,也無敬意。
門客,只對蓄養自己的人負責。
甚至為了自己的主人,可以衝擊王架,甚至造反,刺殺王。
當然,大部分其實都不過是來吃白食的,樹倒猢猻散。
但只要有一部分能人能用就足夠了。
這也是為何各國有許多人喜愛養名,然後蓄養大量門客。
這個時代,尤其以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為最。
孟嘗君憑藉手下的雞鳴狗盜逃出了秦國,平原君手底下也出現過能人,比如,毛遂,去楚國請來了援兵;當初邯鄲被圍也是散盡家財,帶著門客拼死抵抗。
春申君也愛養客,而今李園便是他的門客,更讓他幫助楚王解決了一個問題。
信陵君更是如此,當初的竊符救趙就是門客所給的意見,錘殺晉鄙的也是他的門客,這才解了邯鄲之威,獲得潑天之功,有了傳世名氣。
呂不韋之前也是效仿了這四人,這才蓄養大批門客,甚至覺得自己比他們四個都強,蓄養的門客數量比這些人都多,更是還召集門客中各國有才之士,共同編撰他的《呂氏春秋》。
呂不韋沒有說話,只是冷漠看著,其他門客只以為呂不韋也是壓抑著怒氣,因此說出的話更加尖銳了。
“若非相邦為莊襄王謀劃,他嬴異人一個不受看重的質子怎能成為太子,從而成為秦王。”
一個青年揚起手臂,轉過身對著眾門客大聲喊道。
“對,對!”
“說的有理!”
頓時一片呼喊,義憤填膺。
“贏子楚若非秦王,嬴政他怎麼可能成為太子,從而繼承秦王?”
“是相邦讓贏子楚成為秦王,嬴政才能成為秦王,就連莊襄王都對相邦禮敬有加,共分國土,他嬴政憑什麼削相邦食邑?”
“他秦王政能有今天,全賴相邦籌謀,如今不止不念相邦之恩,只是因為一點小事便削減食邑,何其涼薄之性。”
“相邦,這秦國不待也罷,以您之身份與能力,去當今天下任何一國,都會被以禮相待!”
還有人突然出列,躬身說道。
呂不韋眯了眯眼,深深望了一眼開口之人,說出此話,毫無疑問,必是其他國家安插再他府邸的人。
如今一看他勢弱,以為他與秦王反目,所以想要策動自己。
“是啊相邦,不如離開這秦國,我等誓死追隨相邦左右!”
“我等一定支援相邦!”
看著眾人義憤填膺的模樣,片刻之後,呂不韋抬手讓眾人安靜下來,一臉誠懇地說道:“諸位,休得胡說。”
呂不韋神情嚴肅,大聲說道:“昔日武安君橫掃六國,百戰不勝,卻未獲侯爵之位,而今蒙驁、王齕等將軍同樣攻城略地,開疆擴土,也未曾封侯。
我呂不韋不過一商賈,本無大功,僥倖在先王未曾展翼之時有過幾分資助,卻得先王看重,分國土,封文信侯,食邑十萬戶,本就是功不配位,一直以來內心忐忑。”
呂不韋環顧一週,雙手丞揖,繼續鄭重說道:“而今我府中門客,謀劃刺殺秦王,我身為秦國相邦,卻不知自己府中藏此奸邪,實為大罪,縱死也不冤。”
“但大王仁義,念及我呂不韋是先王所倚重之才,未曾奪我爵位,依舊讓我總領朝綱,大恩大德,呂不韋若是懷有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