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戰國齊策(第1/2 頁)
小夏子聞言,又邁步走向諸王,將九連環遞到恆親王面前。
恆親王仔細端詳了許久, 突然“啪”地一聲拍了下大腿,揮手道:
“罷了罷了,看得本王眼花繚亂,還是給果郡王看看吧。”
果郡王接過九連環,仔細端詳了片刻,眼中閃過一絲光芒,卻只是向雍正微微一笑,道:
“臣弟愚鈍,不知解法。”
允禧也拱手道:“臣弟向來對金玉之物不感興趣,這些機關巧術更是一竅不通。”
大殿內頓時陷入了一片寂靜,人人屏息凝神,唯有摩格臉上掛著輕蔑的笑容,顯得格外刺眼。
準噶爾使者見狀,更是得意洋洋地笑道:
“原來大清多智者之說只是徒有虛名罷了,倒是讓我們白白期待了一場。”
他這番話如同火上澆油,讓大殿內的眾人都是心頭火起。
然而,那九連環渾然天成,的確找不到一絲縫隙,彷彿除了摔碎之外,再無他法可解。
但在這外朝覲見朝拜的場合,眾臣們即便明知摔碎是唯一的辦法,也無人願意嘗試。
因為在儒家士大夫的眼中,摔碎玉石是一種極其煞風景的行為。
正如古人所言:“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當年的傳國玉璽被王政君摔碎一角,後來雖用金子補上,但這一事件卻成了傳統官員士大夫心中的一道坎。
讓他們在面對類似情境時,總是礙於禮法和心理障礙,不願採取摔玉這種極端手段。
沈眉兒見甄嬛已經有所意動,便悄悄對靜和公主耳語了幾句。
靜和公主眼睛一亮,顯然已經明白了其中的關節。
她不等朧月公主開口,便搶先笑道:
“若是誰能解開這九連環就算智者,那我們大清可真是不稀罕這樣的智者呢。”
眾人初時聽到有人出聲反駁,心中還抱有一絲希望,但待看清說話之人只是皇貴妃身邊的永嘉公主時,又不禁暗自嘆息。
畢竟,一個孩童又能有什麼高明的見解呢?
雍正皇帝也微微皺眉,道:“永嘉,不可胡言。”
靜和嘴角微揚,不為所動,繼續說道:
“父皇,您可別因輕視準噶爾,就吝嗇於分享您的見識哦。”
她轉而面向準噶爾的使臣,笑聲清脆如鈴,
“難道真如皇額娘所言,準噶爾竟找不到一位通史書的智者?本公主且問你們,可曾翻閱過《戰國策》?”
朝堂之上,幾位已有所悟的臣子,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準噶爾的使臣卻是一臉茫然:
“公主此言何意,是要羞辱我準噶爾嗎?這與《戰國策》又有何干?”
靜和輕輕搖頭:“難怪朝臣們都不願解此九連玉環,或許是擔心被誤認為智者呢。原來,在準噶爾,知曉此事便是智慧的象徵啊。
你們回去後,不妨一讀《戰國策·齊策六》。”
準噶爾的使臣已漲紅了臉,卻仍是一頭霧水,望著靜和言之鑿鑿,一時語塞。
甄嬛緩緩起身,笑語盈盈:
“《戰國策·齊策六》中記載,秦始皇曾遣使贈君王后玉連環,問:‘齊人多智,能否解此環?’君王后展示於群臣,皆無解。
於是,她舉起椎子擊碎玉環,對秦使說:‘已解矣。’
此書,朧月也曾研讀過,難道在準噶爾境內,竟無人識得此書嗎?”
君王后,乃齊襄王之妻。襄王薨,其子繼位,她攝政掌權。
秦國輕視她為女子,以此環相難。君王后以智慧破解玉環,贏得了外交上的榮耀。
此事傳為佳話,頌揚女子之聰慧,亦成為后妃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