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5 頁)
倫、左伯這些造紙能手。要真是如此,我豈不是一夜成名?一下子就青史垂名了?”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然而我個人認為其發展主要有三個里程碑:一是文字的發明與改進,文字的重要性不說,朋友們也明白。二是紙張的發明與使用,讓書寫更加方便,便於文化交流。三是印刷術的發明,使得文化交流更加的方便。
紙張要是真的在秦代就發明,必然會以很快的速度推行天下,取代笨重的書簡,周衝的做為就成了中國文明史上里程碑似的行動,對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無論怎樣讚譽都不為過。
如此重大的歷史功績,周衝根本就沒有想到過,他能不頭暈乎乎的?
正在暈乎中的周衝給王敖的質疑聲驚醒過來,只聽他道:“我們用過竹,用過麻來造紙,造出來的紙很粗糙,一碰就壞,用樹皮沒試過,能成嗎?”
後人以為是蔡倫發明了造術,其實不然,蔡倫只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一番改進,使得先前產量低、且質地粗糙的紙張為之一變,產量大為提高,質量有一個飛躍,便於運用。在戰國時期,造紙術已經存在了,只是那時的紙粗糙一詞不足以形容其品質之低下,基本上是沒法用。也有能夠使用的紙張,但是太少太少。
尉繚的看法與王敖不同,他對周衝很有信心,道:“王敖,你別亂說,周先生神技,必是不凡,你等著看就是了。”
“繚子先生過獎了。”周衝微一謙遜,道:“據周衝所知,用樹皮造出來的紙比用竹麻造出來的好得多,適合寫作。”
樹皮中含的木素、果膠、蛋白質遠比竹麻類為高,造出的紙自然是好得多。當然,困難也是有的,那就是脫膠、製漿的難度也大得多。
“敢問先生,接下來是不是要燒製石灰,用石灰漿醃製漿液?”王敖雖無尉繚子的持重,卻多了幾分活躍。
周衝聽了他的話,還真是有點驚奇,在心裡讚歎:“古人的智慧真的是沒得說,很高!要不是我多了兩千年的文明,和他們比起來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了,不值一提。用石灰製漿是在漢代才盛行的法子,他們現在就試驗出來了,真的是太難得了。”嘴上說道:“周衝製漿之法與先生之法有所不同,不是用石灰,而是燒草木,取其灰。”
這點,師徒二人絕對沒有想到,也沒有試驗過,很是好奇,就是尉繚這樣的持重之人也是不免驚奇,問道:“草木可以取灰,能造紙?”
“這還用問嘛,後世不是這樣乾的嘛。”周衝在心裡有點笑話他們問了一個不該問的問題,道:“那是自然。”
事實證明,草木灰比石灰的鹼性大,更適合於脫膠製漿,製出來的紙質量要高得多。蔡倫造紙就用的是草木灰,而不是石灰。
師徒二人的興趣大增,齊聲道:“走,燒草木去。”提著斧子,對準樹木就掄開了膀子。
要是別人,肯定會以為師徒二人心急。周衝卻品出了師徒二人與眾不同的可貴品質: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師徒二人之所以如此表現,並不是因為二人心急,想看個究竟,而是二人想一探究竟,弄個水落石出,這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科學精神。這種精神,中國某所著名的學府稱作“田野精神”,意思是說要親自去體驗,不是道聽途說,憑空臆斷,何等的珍貴!
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悠久燦爛,還不是我們的祖先具有這種可貴的品質?《墨子》裡的科學現象,是墨子親自試驗過的,只不過有很多現象因為時代原因他無法解釋罷了。
現代那些打著學者牌子,到處招搖撞騙的人們,一心只圖賺錢的所謂“學者”們,可以捫心自問了!
周衝也是感動,提著斧子走到另一棵樹前,掄圓了膀子,對著樹身砍去。一時間,咚咚的伐木之聲響過不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