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吳國接管策,大周新部署(第1/2 頁)
考慮到實際情況,大周帝國接管吳國,將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
首先,龍驤軍從東海郡出發,南下渡過江水之後,正式開始接管吳國原有疆域。
沿途所遇吳國子民,外加零散的越族部落,均當場辦理入籍大周新國人的手續。
隨後,集中進行慢性瘟疫消殺,外加防治知識普及與技能訓練。
姬宮湦結合邦諜的描述,參照前世記憶,推斷出所謂的慢性瘟疫,很大機率是血吸蟲病。
血吸蟲,即一種帶有吸盤的寄生蟲,人感染後是為血吸蟲病,俗稱大肚子病。
釘螺為血吸蟲唯一中間宿主,病人汙穢物會攜帶蟲卵,在水中孵化後進入釘螺體內,變成血吸蟲尾蚴排入水中。
普通人只要接觸相關水域,血吸蟲尾蚴便會透過面板侵入面板,最後寄生於人的靜脈內。
人一旦感染,前期咳嗽胸痛,中期發熱腹脹,晚期消瘦腹大,因此被稱為大肚子病。
即便是姬宮湦前世,依舊無法根治血吸蟲病,但是若想防治,方法則較為簡單。
第一,便是徹底遠離有血吸蟲的相關水域。
這一點,與大周帝國分散安置的模式極為契合,吳國子民與越族部落成員,往後均為遷往各郡縣。
第二,考慮到吳國子民與越族部落成員之中,不少人體內會攜帶血吸蟲。
因此,需要強制要求其等,只要是直接接觸的水,無論是飲用亦或使用,都必須要煮開。
與此同時,汙穢物需要專門處理,嚴禁亂排亂放。
第三,釘螺作為血吸蟲唯一中間宿主,嚴禁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攜帶釘螺進入大周帝國疆域。
與此同時,對吳國現有疆域內的釘螺,由使用特殊工具,進行大面積捕殺。
透過上述三種,可以最大程度防治血吸蟲病。
良好的衛生條件與生活習慣,也可以降低大部分疾病的發病率,提升新國人的健康程度。
確保唯一中間宿主釘螺不越界,吳國子民與越族部落成員學會如何防治血吸蟲,才正式開始分散安置到郡縣。
其等遷往各郡縣之後,鄰里們會持續互相監督,以保持良好的衛生條件與生活習慣。
至於吳國現有疆域,則會設立會稽郡,正式納入大周帝國管轄範圍。
除此之外,為更好地防治血吸蟲病,同時避免越族部落作亂,龍驤軍接管吳國現有疆域的同時,大周帝國還會增派逐鹿軍,一同參與接管吳國現有疆域。
針對上述接管方式,吳國國君姬夷吾非但沒有絲毫異議,反而覺得可以適當延長防治學習期,將慢性瘟疫徹底隔絕。
吳國國君姬夷吾最為關心之處,便是自己與吳國卿士貴族的未來。
太宣太史柸根據預定的方案,以吳國為子爵諸侯為基礎,因為積極主動進土獻民有功,所以進行特別加封。
吳國國君姬夷吾,將會正式敕封為膠東郡侯,食邑一千戶。
根據大周帝國新爵位制度,由高到低依次為國公、郡侯,縣伯、鄉子與閭男,與周禮原有的公侯伯子男一一對應。
吳國國君姬夷吾的爵位為子爵,即對應鄉子,敕封為郡侯,相當於連升兩級。
至於吳國卿士貴族,此前為男爵的,一律擢升為鄉子。
並無爵位在身,但歸屬於吳國卿士貴族,則悉數擢升為閭男。
往後若想繼續晉升爵位,則與大周帝國新國人無異,透過建功立業等途徑實現。
面對如此優渥的條件,吳國國君姬夷吾並未討價還價,而是當即擬寫國君命書,正式向吳國子民佈告。
從佈告發出之日起,吳國便主動歸附大周帝國,從此成為大周帝國的一部分,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