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逃者葬魚腹,楚君墾嶺南(第1/2 頁)
琅琊的普通百姓並非愚昧無知之徒,自然不會蠢到去守護齊國與琅琊十二國的社稷。
接管計劃公佈不久,琅琊的普通百姓便安定下來,並且自發地互相幫助,耐心等待大周王師前來接管。
……
十月,琅琊一帶異常熱鬧。
大周王師按照預定計劃,全面接管琅琊一帶。
姬宮湦接連頒佈王命詔書,內容不再有任何顧忌。
其一,齊侯購偕同琅琊十二國國君,枉顧社稷子民,捲走府庫棄國而逃,實乃叛周背民之惡行,現對齊侯購與琅琊十二國國君廢國奪爵。
其二,齊國戡亂軍正式併入大周王師序列,與逐鹿軍東海戍衛團及中原遊擊團,合併整編為固定建制的逐鹿軍。
其三,管莊進獻齊國原有疆域,又率領齊國戡亂軍併入大周王師,正式敕封其為逐鹿軍中郎將。
其四,齊國原有疆域設立膠西郡,膠東半島設立遼東郡,琅琊一帶設立琅琊郡。至此,大周帝國已有四十個郡。
其五,齊國與琅琊十二國原有子民,皆可入籍大周帝國新國人。
開春雪化之前,大周帝國將持續運送糧食物資,幫助齊國與琅琊十二國原有子民渡過寒冬。
待到明歲氣溫回升,再參照此前接納模式,分散安置到各郡縣。
除上述五道王命詔書外,琅琊一帶海岸線還發生一件大事,但是姬宮湦並沒有正式公佈,而是讓人故意製造懸念。
其實,便在齊侯購等人登船後不久,戡亂軍所駕駛的海貨船便在不遠處巡遊,見到齊侯購所在船隊,立即發動圍堵截擊。
結局不出所料,齊侯購所在船隊無一倖免,全都在熊熊大火籠罩下,沉入大海之中。
很快,琅琊一帶海岸線的漁民,便陸續傳出訊息。
齊侯購與琅琊十二國的國君登上出逃船隊,結果剛駛離海岸碼頭不久,便因為不知名的原因,導致整支船隊的所有船隻,都突然燃起熊熊大火。
最終,所有船隻的殘骸都沉入大海,齊侯購與琅琊十二國的國君等出逃者,自然是無一人倖免,悉數葬身魚腹。
有人傳說,其等背叛周室,拋棄自家子民,枉顧萬千性命,上天因此震怒,便降下熾熱的天火,將整支船隊焚燒殆盡。
也有人傳說,齊侯購與琅琊十二國的國君等人出逃時,由於劃分錢財談判失敗,引發內訌與火拼。
無論是何種傳說,都可以明確一點,齊侯購與琅琊十二國的國君等出逃者,均已命喪大海。
齊國與琅琊十二國,在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
算上此前棄國而逃的燕侯袞,曾經的九大諸侯國,晉國、翼國、宋國、衛國、陳國、魯國、齊國與燕國等八大諸侯國皆已消失,僅剩位於雲夢大澤的楚國。
從始至終,楚君熊儀表現得皆是無比忠誠。
大周帝國正式設立,楚君熊儀曾特意派遣使者熊甯,前往鎬京王城慶賀。
對於大周帝國大舉開疆拓土,接連兼併各類諸侯國的事,楚使熊甯表現得異常淡然。
根據太常姬黁的奏報,楚使熊甯曾經指出,楚國居於荊蠻,其他諸侯國曆來鄙視楚國,彼此之間本就極少聯絡。
周楚約定劃江而治後,楚君熊儀便陸續與其他諸侯國斷絕聯絡。
大周帝國接連併合其他諸侯國,確實有一些傳聞傳入楚國,但是楚君熊儀對此並未在意,只言那些諸侯國罪有應得。
楚國身為大周帝國屏障,周天子親自加封伯爵諸侯國,將永遠追隨大周帝國。
姬宮湦見此,便沒有急於吞併楚國,而是繼續推動楚國往南開墾。
此前大周帝國收購巨蛇皮肉,楚國商賈紛紛組建商隊,前往五嶺捕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