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蹊蹺(第1/2 頁)
張家兩浙路大管事遍查了一回那李奶奶的嫁妝冊子,當即就查出了其中蹊蹺。
那鋪子一間沒少,只從鬧市變到了城郊,那田莊一分沒減,只從上好的水田換成了山地。冊子沒變,變的是官府的房契,十來間鋪子,七八個莊子,俱都如此作為,全都以加銀置換的方式,換到了一個姓齊的女子名下。
那張家兩浙路大管事因自家姑爺在廣靈翁家老巢任職,對這翁家十分上心,又打發了親信到李老爺曾任職的地方,仔細查訪了一遍,尤其是趙太太死的那個地方和後來續娶翁太太的地方。
只那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就在翁姨娘死的那一年,李老爺任職的那個縣上,張家醫館恰好救了一個姓齊的婆子,那婆子是被遊方的道士進山採藥時救下的,當時不僅打得遍體鱗傷還下了毒,不是醫家根本摸不出還有一絲脈。
那道人把齊婆子帶進張家醫館救活後,那婆子無處可去,便又被張家醫館隱了身份,遠遠送到徽州醫館幹活兒。待得張家兩浙路的管事把她從徽州帶到兩浙路時,把那官府的契書給她看了,她只沉默了許久,才淚如雨下,直喊報應。
原來,這齊嬤嬤就是那翁氏姨娘的乳母。
那翁姨娘進了李家門,先是低眉順眼,連面都很少露,只私底下弄些陰私。
後來等得趙太太家式微,翁姨娘害死了趙太太,又逐漸把那商鋪地契過到齊嬤嬤名下,再讓李老爺找了錯處把齊嬤嬤打得半死不活,還餵了毒之後,丟進山裡喂狼,做了個生死不明的局。
那齊嬤嬤家中丈夫和兒子俱被翁氏送到了北邊礦裡做苦力,早就死了。
原本張家兩浙路大管事只把這事查清楚告知了那趙老爺,卻聽說姑娘在京中突然亡故,再一想那姑爺也用的是翁家的師爺,後背直起了一層白毛汗,那齊婆子便被他放在兩浙路藏了起來。
這大管事能管得了張家兩浙路的商號,必然也不是簡單人,只覺事有蹊蹺,便把此事原原本本寫信告知了張青川和張老太爺,張青川得了那信的時候,正得了張老太爺吩咐,在謀這個局。
這正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當朝御史中丞正是廣南王世子的外家,這局就此環環相扣,自趙管事發作,到寧御史接了這案子,直接悄無聲息鎖了那莊頭,再把那趙管事隨身帶著的嫁妝單子和那官府裡現查出的契書一起帶了回京。
就在寧大人的摺子進禁中的頭一天,天朝各地常平倉接今上密旨,龍騎衛攜天子令牌調各路駐軍核查常平倉,外糧不入,內糧不出,若庫中無糧,相關官員一概鎖拿,直接入軍中由龍騎衛看管,廣靈翁家被圍了個嚴實。
如此雷霆手段,天朝十年未見,各地官員噤若寒蟬,翁氏所有師爺,盡被鎖拿,訊息卻密不透風。
天家得了寧御史那摺子,勃然大怒:“都在給朕說天下太平,海晏河清,這世風竟敗壞至此,宵小之輩,碩鼠之族,連女子都如此齷齪,一個兩個三個,朕倒要看看,究竟有多少個,究竟有多少負情薄倖的讀書人……”
晚間又和吳皇后聊起此事,吳皇后卻道:“此事本就看的是人心,若皇上放心,此事讓臣妾來辦吧!”
天家問道:“六哥兒發作此事,原就是要把那翁家斬盡殺絕,就沒有後手?”
吳皇后笑道:“外面的事,臣妾不知道,但這教化當朝命婦,天下女子,則是臣妾的本分,哥兒的事,他自會和天家稟明。”
天家當即點頭道:“如此,皇后便放心去辦吧!”
第二日,吳皇后便招了廣南王妃入宮,吩咐了一通,廣南王妃欣然領命而去。
過得兩日,靖海侯府侯夫人做壽,廣南王妃過府賀壽。
靖海侯世子夫人在二門迎了廣南王妃,沿著花架子搭出的天棚往裡安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