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是為了博取功名。湘軍士兵們踴躍從軍,則是為了不薄的餉銀,為了從被他們佔領的地區掠奪財富,運回家鄉。
蔡鍔是另一個時代的軍人,他的肩上擔負著民族的希望和人民的重託。蔡鍔的軍魂是由他的新思想所鍛造的。毛澤東說:“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軍人應該具備良好的人文修養,時刻牢記自己應該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戰,這就是蔡鍔將軍用他的壯舉所詮釋的軍魂。他時刻都記著自己的歷史使命,他說:“但為四萬萬人爭人格起見,非拼著命去幹一回不可!”
有了這樣的軍魂,軍人的勝利才會有無上的榮耀,人們才會永遠紀念他們的流血和犧牲。
湖南傑出的職業軍人燦若繁星,他們也像蔡鍔這樣不追求權位利益,一心只為國民爭人格。提到他們的名字,國人便肅然起敬。蔡鍔將軍的英魂,已經成為湖湘子弟兵心中的一盞明燈!
1897年10月,維新變法運動呼之欲出,年輕的梁啟超應湖南巡撫陳寶箴之邀來到長沙,出任湖南時務學堂中文總教習。十五歲的少年蔡鍔步行三百五十華里,從邵陽來到長沙,成為梁啟超年齡最小的一名學生。蔡鍔天資聰慧,學習勤奮,那時就立志“當學萬人敵,不應於毛錐中討生活”,透露了“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想法。對於這位年少志高的學生,梁啟超甚為器重。從此,他們終生保持著密切的師生關係。
蔡鍔於1899年東渡日本,在成城學校、陸軍士官學校就學,被譽為士官“四傑”之首。1904年,他學成回國,先後在江西、湖南、廣西等地從事軍事教育,督練新軍六年。他雖未參加同盟會,但和黃興一直交誼深厚,對共和的信念非常堅定。辛亥槍聲一響,時任新軍協統的蔡鍔在昆明響應,三十歲就成為威震一方的雲南都督。
在反對袁世凱獨裁的二次革命中,袁世凱鎮壓了孫中山和黃興等人的武力反抗,把整個民國變成了囊中之物,北洋軍閥沒有控制的省份,只剩下遠在西南邊陲的雲南、貴州等省。蔡鍔聯合貴州和廣西等省試圖居間調停,主張雙方罷兵,用法理解決,當然為袁世凱所忌恨。
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密謀復辟稱帝,擔心蔡鍔壞他的大事,便把蔡鍔騙進北京,解除他雲南都督的職務,給他封了個參政員的閒職,又送給他巨金和華麗住宅,卻派人暗中監視他,實際上是把他軟禁起來,不讓他南下帶兵。
蔡鍔知道上了當,但他在北京處於嚴密的監視之下,猶如虎落平陽。從此,他處事低調,假作痴呆,不露鋒芒。哪知袁世凱竊奪了民國大總統職位,仍不知足,還要復辟帝制,鬧得全國烏煙瘴氣。蔡鍔想脫離京城,無奈他不是單身一人,刁毒的袁世凱將他的家眷也遷到了京城,一家人要脫身談何容易!蔡鍔苦思冥想:怎樣才能讓家眷先離開京城,自己再行金蟬脫殼之計呢?
蔡鍔和袁世凱之間頗有淵源,他對袁世凱個人素來並無惡感。但他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決不含糊,不能容忍袁世凱胡作非為。因此,他一定要設法擺脫袁世凱的控制,去組織力量粉碎這個夢想復辟帝制的野心家的陰謀。
正在蔡鍔為想不出脫身妙計而苦惱的時候,命運把一個奇女子送到了他的跟前,給了他一段生死之戀,也給了他一個重獲自由的良機。
一天,蔡鍔和一些國會議員開會出來,有個議員請大家到八大班衚衕去休閒。蔡鍔生性嚴謹,尊重妻子,不好風月,本不想去,但他突然想通了一個問題,便隨著大家去了。
此後,蔡鍔天天和六君子十三太保一起胡混。易順鼎發起一個風月會,他也跟著去尋歡作樂。蔡鍔本來是逢場作戲,不料在雲吉班裡遇到一個雛妓,名叫小鳳仙,往來不到幾時,兩人便情投意合,真個有流連忘返之意。楊度等人以為他壯志消沉,沉醉於溫柔鄉中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