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白陘出擊(第1/1 頁)
李傑帶領新八師秘密透過白陘,運動到輝縣西北的山區裡。
經過軍特戰隊的偵察,在輝縣的日軍駐軍要比其他的縣城要多,因為其直接面對的就是陵川縣和林縣,這兩個地方都有大量的中國軍隊,所以駐守日軍人數要多一些,且裝備也要好一些。
日軍採用的是強幹弱支的駐軍方式,輝縣的駐軍也屬於延伸出來的枝節,不過相對而言要強一些。其餘縣城一般也就中隊級別的日軍駐紮,而輝縣的駐軍達到了一個大隊,並且還有部分偽軍協助。
這次出征部隊都是輕裝,根本沒有幾門火炮,攻打輝縣縣城就得拿人去填。並且攻打這種級別日軍駐防的縣城,如果僵持下來,日軍的援兵到達後,再打下來就比較費勁。那時就有可能重複第二次出征井陘時的遭遇。
李傑現在已經成長成一個非常專業的軍人,是李志堅最為倚重的大將。經過多年作戰,他已經總結出來,這種仗,如果不能保證迅速拿下,那最好先打援兵,將援兵一去,城內守軍信心受創,就相對來說好一點拿下來,在優勢兵力之下,效果非常好。
攻其必救,救其必亡,這也是為什麼自古以來人們將圍城打援都當做經典戰法。
這種仗,也有兩種打法,如果明著阻擊,那麼目標就在於快速破城;而如果放著城攻而不破,就是為了打援,而這時用奇兵在半路而擊最好,可最大化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後續所圖可以更大。
不過用這種戰術,不能保證在戰前隱藏好不洩密,那就會弄巧成拙。
李傑率軍運動到此,發現這一片的勢力太雜,所有勢力的警覺性都強。雖然自己部隊在極力保持隱蔽,但是想要實現對日軍的保密根本沒有可能。他這畢竟是一萬多人的隊伍,日軍有心在這裡偵察,根本瞞不過去。
而日軍的指揮官大多專業軍校畢業,一般有著比較高的軍事素養,現在的日軍已經不像開戰初期那麼狂妄,軍官的軍事素養就體現了出來。
對於常見的圍城打援戰,他們也都比較瞭解,要讓其在敵情不明的時候派出援兵也很難,至少會讓其堅守待到天亮後再做決斷。
而他的新八師只能選擇在夜晚作戰。這一片附近,石門、新鄉、邢臺等地都有日軍飛機場,飛機支援方便,作戰中更需防備日軍飛機的支援。
要讓日軍敢於增援,還要敢於在夜間增援,不讓日軍必要的安心,日軍如何會出動?
所以只能明暗結合,讓明的一部分來掩蓋住暗的那部分。
李傑決定更改出征前商定下來的部隊秘密行動,給輝縣日軍突然襲擊的方案。
要想辦法將自己的兵力亮出去。讓日軍認為不增援輝縣守軍絕對扛不過一夜,並且攻擊部隊沒有伏兵才行。
在李傑將情況上報給李志堅後,李志堅也認為李傑的意見很有道理。
之前為了保密,43軍至今仍沒有聯絡在河北的省主席龐炳勳以及其所直屬的24集團軍,龐部久駐河北,隊伍裡難免魚蛇混雜,容易洩密。
於是李志堅就明電與24集團軍聯絡,在電報中寫明新八師出擊輝縣周圍,主力攻擊輝縣縣城,兩個團阻擊增援,對安陽和新鄉方向各佈置一個團。安陽日軍勢大,新八師兵力不足,希望24集團軍可以出兵協助牽制安陽方向日軍。
在電報中將攻擊安排和阻擊的安排全部寫明,就是要讓日軍將電訊截獲,或者讓24集團軍透露出去,從而將局面攪混。李志堅相信,這些情報絕對會很快的傳到日軍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