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建立參謀體系(第1/2 頁)
在解決了敵後情報的工作後,李志堅就開始著手全軍參謀體系擴大的事情。
本次出征河北作戰不利,一方面有情報不足的問題,同時也暴露出來一個問題,那就李志堅自己有點自大了,在指揮上隨意性太大,考慮事情有些不周全。
所以必須要有一些力量來對自由決策權的進行制約,防止包括他自己在內的部隊主官再隨意決策。同時可以查漏補缺,將命令中的不周全之處補全。
李志堅發現,這些年自己發展的太順,基本上都是踩在歷史的節點上,想做什麼基本上都做成了,且抗戰開始以來,李志堅率軍參加的數次作戰都最終取勝,給他增加了不少的光環,國內軍內都稱之為名將。
以往的成就,讓李志堅的自信心極度膨脹,現在在43軍軍內,他說話絕對是說一不二,基本上不會去主動徵詢別人的意見。現在不光是他的下級不敢給他提意見,就是閻錫山,楊愛源等上級,也非常尊重他的意見,輕易也不會變更他的申請和安排。
並且他擔任軍長時間尚短,習慣了親力親為,作戰基本上都是靠自己能力來處理決斷問題。之前的作戰比較順利,下面的師、旅、團長按照他的思路進行作戰就好,但是面對複雜局面時,就必須的有周全的參謀體系群策群力,約束他盲目決策。
這次出征前,李志堅並不是沒有預料到風險,明知道日軍在華北增兵不少,本應該先是偵察先行,但是自己卻自大的直接率領大軍出征,僥倖心理嚴重,認為軍事上即使不勝,也必不會敗,漏掉了其他一些元素的考量。以至於出征後,騎虎難下,差點釀成大錯。
他在此戰之前還是有點忽視內部鬥爭的殘酷性,也有點太小視日軍了。
這次日軍不聲不響的調動幾個師團圍攻他,光是這種排程和動員能力,就絕對不能輕視,現在的日軍素質還是非常強,幾萬人不聲不息的調動,國內可以做到的部隊絕不會多。
並且現在不光是李志堅自己有點自大,而是跟著他一路走過來的軍官們都有點自大,甚至在退回娘子關後,李傑和新八師的一些軍官還和他說,日軍三十五師團的水平不過如此,根本不用這麼著急退兵。
要不是李傑是他的絕對嫡系和心腹,李志堅要保全他的面子,當下他就要發飆。
能說出這種話,心中得有多麼的自大。
還好李志堅自己先覺醒了過來,現在43軍內瀰漫的自大情緒,尤其是軍官腦子裡的這種情緒必須得到控制。
但是士氣宜鼓不宜洩,部隊面對日軍不畏戰是好事。他準備就將幾個師長的這種情緒壓一壓,同時,從軍外引進一些新鮮血液補入各師充當作戰參謀。
現在他麾下的三個師長,要數李傑的輕敵情緒最重,相比較李傑一直跟著他,打過的勝仗更多,更有著對他的無比的信任。
李志堅專門設了一次酒局,就他和李傑兩人,和李傑將這次在井陘的作戰心路歷程以及如果戰敗的後果說了一遍,李傑聽後也大為震驚。
晉綏軍敗不起,而李志堅更是敗不起,在軍界,李志堅的根基並不深,所以每一戰都必須如履薄冰,冒險的事情絕不能再多做。李志堅就是李傑等一眾人依靠的大樹,如果李志堅倒了,那麼依靠李志堅的人再無法在軍界立足。
李傑對日軍的輕視和心中的自大小了一些,行事也謹慎了不少。
同時李志堅知道有了參謀體系後,還能幫助部隊主官查漏補缺。就比如這次作戰中,有好幾個地方非常僥倖,天氣的因素李志堅開始時就沒有考慮周全,還是受外界影響,突然意識到的。如果有周全的參謀體系,這種事情應該根本不用戰場臨機才能覺察到。
如果說不斷的勝仗提升的是部隊的精氣,那麼參謀體系的完善就是讓部隊更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