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回頭路(第1/2 頁)
早晨是個適合睡覺的時刻,可往往這時候得起床。
陽光透過玻璃照射在趕路人的臉龐上,溫柔而溫暖,不,不是溫暖,是熾熱。
潘修禮感到有些悶熱,又聽到一片嘈雜聲,遂從睡夢中醒了過來。
這悶熱是天氣的緣故,這嘈雜來自一群少年。
潘修禮卻見一隊隊穿著校服的學生在不遠處匯聚,然後進了旁邊的建築物。
原來,這是一處學校。
潘修禮徹底清醒了過來,開著車離開了學校。
“學校附近一定有早餐攤。”
潘修禮有些餓了,一邊開車一邊到處張望。
果不其然,前方不過五百米就是一個早餐聚集區。
油條、茶蛋、胡辣湯、小米粥、皮蛋瘦肉粥、煎餅果子、中式漢堡、包子、八寶粥、鴨舌餅……
只要你能想到的,這裡都有。
潘修禮停好車,到各個攤位轉了轉,沒有太想吃的。
人就是這樣,選擇太多,就會被迷失雙眼。
“還是煎餅果子吧,”潘修禮想著,“量大,味道也可以。”
這個點有點早,食客並不多。攤主聽到了潘修禮要吃煎餅果子後,麻利地從一個圓形的桶裡盛出一勺白色的面汁倒在圓形的看著不怎麼衛生的灶臺上。
“您看著不像本地人。”
攤主一邊用木質的類似竹蜻蜓的工具攤開面汁,一邊與潘修禮聊天。
“不是,”潘修禮笑了笑,“是不是本地人你都能看得出來?”
“哈哈,”攤主把面汁越攤越細,得意地說道,“當地人起不了這麼早,而且也不會穿襯衣,您呀,一看就是成功人士。”
“成功人士?”潘修禮聽了一陣高興,他明知對方是在恭維自己,卻感到很受用,怪不得人人愛聽好話,“我不是成功人士,我這是從陝西回山東,路過這裡。對了,這是哪?叫什麼名字?”
“這是溫縣。”
攤主把面汁攤得更細了,那灶臺已經把面汁的水分蒸掉了,面汁不再是面汁,而是變成了一層薄薄的煎餅。
“溫縣呀,”潘修禮若有所思,“我沒記錯的話,是司馬懿的故鄉。”
“對,是他的故鄉,跟諸葛亮打仗的那個司馬懿,”攤主聊到這裡臉上笑容多了起來,這笑容不像是裝出來的,倒像是發自內心的,“諸葛亮厲害呀,就算最後死了,還把司馬懿嚇得夠嗆。”
攤主嘴上雖然在暢快,手上卻不閒著。他在說“諸葛亮厲害呀”這幾個字的時候早已不知在哪裡拿出來一個小刷子,在煎餅上刷上了一層醬。
那個小刷子,其實就是刷油漆的小刷子。
潘修禮一直接受不了這樣的在食品上的操作,直到有一天他看到有人用農村常用的紅色塑膠桶當甜麵醬桶使用,要知道,那種桶可是常常用來盛尿的。
想比起尿桶當調料桶,潘修禮也就能接受油漆刷子來刷麵醬了。
“司馬懿這個人很厲害的,”潘修禮說道,“他把曹操的家業搶了,自己的後代又建立了西晉王朝。”
“哦?”攤主已經把煎餅翻了過來,接著在上面撒上芝麻,刷上醬,“那個我不清楚,我只知道諸葛亮確實厲害。”
潘修禮意識到,攤主瞭解到的司馬懿是三國故事中的司馬懿,而非歷史上的司馬懿,也就不再做過多解釋。
“諸葛亮還是山東的呢,你老鄉呀。”
攤主在煎餅上放了兩根油條,又抓了一把生菜葉,同樣放在煎餅上,之後用小鏟子剷起煎餅,包起油條和生菜葉,接著熟練得套進一個透明的小塑膠袋遞給潘修禮。
“嗯,他確實是山東的,”潘修禮又笑了,一種帶著自豪感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