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尋村蹤之湯丹鎮灑海村(第2/10 頁)
祥指著山腳下的古建築群說:“這些古建築,每一磚每一瓦都凝聚著祖先們的智慧和汗水。這裡的每一座廟宇,每一座橋樑,都承載著我們的信仰和希望。”
我聽著劉金祥的講述,不禁對灑海村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繼續說道:“不過,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灑海村也經歷了許多變遷。從清朝的戰亂,到民國的動盪,再到新中國成立後的改革開放,我們的村子也在不斷地變化。”
劉金祥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感慨:“現在的灑海村,雖然不再是過去的繁華,但我們的村民依然保持著勤勞樸實的傳統。我們珍惜這片土地,也珍惜我們的文化,希望灑海村能夠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
我靜靜地聽著,心中對劉金祥老人的講述充滿了敬意。他的話語中透露出的不僅是歷史的厚重,更是對未來的期許和希望。我感謝劉金祥老人,讓我對灑海村有了更深的瞭解,也讓我對這個古老村落充滿了敬意和嚮往。
3
浪田壩的變遷
劉金祥老人坐在搖椅上,眼神中閃爍著對往事的回憶。他向我講述了浪田壩的變遷,這個曾經被稱為爛田壩的地方,如今已經成為了灑海村的一個標誌性地名。
,!
“浪田壩原名爛田壩,這個名字的由來,還得從它的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說起。”劉金祥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沉靜,“這裡的土地雖然肥沃,但地勢低窪,雨水充沛,因此常常發生水患。”
我好奇地問:“那為什麼後來又改名為浪田壩呢?”
劉金祥微笑著解釋:“這是因為我們的祖先們希望避開‘爛’這個字,畢竟‘爛’字在漢語中有著不好的寓意。於是,他們決定將‘爛’字雅化為‘浪’,寓意著這裡的土地雖然多水,但也能孕育出豐富的‘浪花’,象徵著希望和生機。”
我聽著,心中對這種文化的傳承感到敬佩。劉金祥繼續講述:“浪田壩曾是灑海村的主要產糧區。在古代,這裡的水稻種植技術非常發達,村民們依靠這片土地,生活得富足而安寧。”
他指著窗外的一片片稻田說:“你看,那些稻田就是浪田壩的象徵。在豐收的季節,這裡金黃一片,稻穀隨風搖曳,宛如波浪翻滾,美不勝收。”
我站起身,走到窗邊,眺望著遠處的田野。陽光照耀下,稻浪起伏,彷彿在訴說著浪田壩曾經的輝煌。
“然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浪田壩也經歷了不少變遷。”劉金祥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惋惜,“在清朝末年,由於戰亂和自然災害,這裡的農業生產受到了嚴重影響,許多村民不得不背井離鄉,外出謀生。”
我問道:“那現在的浪田壩是什麼樣子呢?”
劉金祥嘆了口氣:“現在的浪田壩,雖然已經沒有了過去的繁華,但村民們依然在這裡辛勤勞作。我們引進了新的農業技術,種植了各種經濟作物,比如蔬菜、水果、藥材等,這些作物不僅豐富了村民的餐桌,也為村子帶來了新的經濟活力。”
我看著劉金祥,心中充滿了對這片土地的敬意。他說:“浪田壩的變遷,不僅僅是土地的變遷,更是我們灑海村村民生活的變遷。我們在這裡生活、成長,見證了浪田壩的興衰,也見證了灑海村的成長。”
我默默地聽著,心中對浪田壩的變遷有了更深的理解。這片土地,就像灑海村的歷史一樣,承載著無數的故事和記憶,它見證了人類的勤勞與智慧,也見證了時間的流轉與變遷。
4
小新村的傳說
沿著蜿蜒的小江邊,我們踏上了前往小新村的旅程。江水清澈見底,波光粼粼,兩岸的青山如畫,一片生機盎然。我們穿過一片片翠綠的竹林,來到了小新村的入口。在這裡,我遇到了劉成雲老人,一位年邁而精神矍鑠的長者,他熱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