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尋村蹤之湯丹鎮梨坪村(第2/11 頁)
“既然你對梨坪村的歷史這麼感興趣,不如就跟著我們一起深入探索吧。我們可以帶你去看看那座古老的廟宇,也可以帶你去體驗一下我們村的傳統手工藝。”
我欣然接受邀請,從此,我與梨坪村的故事開始了。在楊玉山和孫發民的帶領下,我踏上了這段充滿歷史和文化韻味的旅程,每一處古蹟,每一片風景,都讓我對梨坪村有了更深的感情。
2
梨坪村的起源
在楊玉山和孫發民的引領下,我踏入了梨坪村的歷史文化展覽館。館內光線柔和,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古木香氣,每一件展品都彷彿在訴說著過往的故事。牆壁上掛滿了古老的照片,記錄著村莊的變遷;展櫃中陳列著各式各樣的文物,從石器時代到現代,時間在這裡凝固,卻又生動地展現著梨坪村的歷史脈絡。
“梨坪村的命名,其實蘊含著一段生動的故事。”楊玉山站在展館中央,他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彷彿在講述一個古老傳說,“在很久以前,這裡還叫做慄坪。那時候,村子裡遍植栗子樹,栗子是村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每當秋天來臨,滿山遍野的栗子樹掛滿了金黃的果實,整個村子都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因此得名慄坪。”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我好奇地望著楊玉山,等待著他繼續講述。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村民們的生活逐漸發生了變化。”孫發民接過話茬,他的臉上帶著一絲微笑,“大約在清朝末年,村裡的一個富戶從外地引進了一種新的果樹——梨樹。這種梨樹不同於我們這裡常見的梨,它的果實不僅口感鮮美,而且營養豐富,深受村民們的喜愛。”
我聽得津津有味,不禁想象著那個時代梨樹初到梨坪村的情景。
“那個富戶將梨樹種植在自家的院子裡,不久後,他的梨子就聞名鄉里。”楊玉山繼續說道,“村民們紛紛效仿,開始在自家的土地上種植梨樹。漸漸地,梨樹的數量和品質都超過了栗子樹,成為了村子的主要經濟作物。為了紀念這一變化,村民們決定將村名從慄坪改為梨坪,以示對這種新果樹的敬意。”
我心中湧起一股對那個時代村民智慧的敬佩之情。孫發民接著說:“從那以後,梨樹就成為了梨坪村的象徵,每年的梨花盛開時節,整個村子都沉浸在一片花海之中,美不勝收。”
我閉上眼睛,彷彿能感受到那時梨花盛開的景象,空氣中瀰漫著梨花的清香,蜜蜂在花間飛舞,孩子們在樹下嬉戲。這段歷史變遷讓我對梨坪村充滿了敬意,也讓我對這個村莊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離開展覽館,楊玉山和孫發民帶我踏上了通往村子中心廣場的小路。廣場上空曠而寧靜,四周環繞著青磚灰瓦的民居,顯得古樸而莊重。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塊巨大的石碑,碑身雕刻著精美的花紋,碑文則記錄著梨坪村的歷史沿革。
“看,這就是我們梨坪村的石碑。”楊玉山指著石碑上的文字,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自豪,“從民國時期開始,梨坪村就屬於巧家縣管轄。那時候,村子裡的生活還比較簡單,村民們主要以耕作為生,種植小麥、玉米、豆類等農作物,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我走近石碑,仔細閱讀著上面的文字,心中不禁想象著那個時代的梨坪村。孫發民見狀,繼續為我講解:“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梨坪村的經濟和社會結構也發生了變化。行政區劃的調整使得梨坪村劃歸會澤縣。這一時期,村子裡的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村民們辛勤勞作,種植的糧食和蔬菜不僅滿足了自家的需求,還有多餘的可以出售。”
我抬頭看著孫發民,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家鄉的深情:“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東川礦區開始大規模開發,梨坪村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許多村民開始參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