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第1/2 頁)
小席啊小席,人家小樊同志才找好替罪羊,你就把臺給人拆了,這不是給領導添亂嗎?一看就是基礎沒打牢,建議回家溫習溫習《左傳》,領會一下什麼叫&ldo;多難興邦&rdo;。
於是,小席同志帶著一套具有極高收藏價值的精裝版《左傳》向貴州進發。
到了貴州,小席深感當地的文化教育非常落後。俗話說,沒文化真可怕,要改變嚴峻的現狀,還是得從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質抓起。
問題是貴州這地方一窮二白,哪個老師願意到這來教書?
話說傷害人的東西有三樣:煩惱,爭吵,空錢包。其中最傷人的是空錢包。
席書欲哭無淚:官場不好混,辦學無經費。頓時感到唸了十幾年書,還是幼兒園比較好混!
天上掉下個王陽明。
97
席書當年在京城時就知道王陽明,也知道他和湛若水一幫人天天切磋學問,攛掇著怎麼成聖。感覺這幫人弄不好哪天就集體羽化登仙了,因此一直和他們保持著距離。
而且他聽說王陽明一直對官方立為取材標準的朱子之學頗有微詞,怕請他講學會帶壞小朋友。
可不請王陽明後果更嚴重,與其讓小朋友被當地的小混混帶壞,不如讓王陽明帶壞,至少還能做一個有文化的流氓。
於是,席書帶著疑慮和希望,來到了龍場,見到了王陽明。
二人當年在京城時也是同僚,雖說只是見面打招呼的那種,但在這裡相遇,還是倍感欷歔。
稍事寒暄,席書就直奔主題,請教朱陸異同。
席書知道王陽明推崇陸九淵,排斥朱熹,這麼問說明他還是懂一些的。
他望著王陽明,等待他的黃鐘大呂,侃侃而談。
王陽明只有一句話: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必外求。
席書目瞪口呆:聖人可以不學自成?
邱如白&ldo;愛&rdo;上梅蘭芳還有一個過程呢,席書一時半會又如何領悟王陽明早已思索了三十年的問題?
於是,似是而非的席書回去消化、反思。
第二天再來,王陽明舉了禹和稷的事例,席書又帶著感悟和迷惘回去琢磨。
如此往復四五次,席書終於豁然通達,成為陽明悟道之後第一個受教之人。
對陽明五體投地的席書從此成了&ldo;祥林嫂&rdo;,逢人便激動地說:聖人之道,重見於今!
回到貴陽,席書和毛應奎一道,建立了貴陽書院,廣擇學子,延請陽明設席講學。
王陽明的時代到了。
當年陽明在京城講學,風頭完全被李夢陽那一幫文藝青年蓋過,門可羅雀。而此刻,自己卻在貴陽重放異彩。人生真是福禍相依,如果不是上疏營救戴銑,便不會貶謫貴州,不貶謫貴州,便不會在這貴陽書院講學,更不可能悟出&ldo;聖人之道,吾性自足&rdo;的千古妙得。
文章憎命達,想贏得最多必須先學會怎麼輸。
98
如果要撰寫一篇獲獎感言,便是感謝tv,感謝tv,哦不,應該是感謝劉瑾,你打了我三十廷杖;感謝吏部文選司的同僚,你們廢寢忘食,群策群力為我挑了龍場這塊蠻荒之地。沒有你們,我不可能悟道。
誰毀了王陽明的孤單,誰就毀了王陽明。
當然,最應該感謝的還是席書,他的知遇之恩成就了王陽明。
不要被歷史故事所欺騙,伯樂相馬這樣的美談之所以能流傳下來正是因為它極其少見,事實的真相只有一個‐‐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去讀讀蘇轍的《上樞密韓太尉書》,體會一下他挖空心思、絞盡腦汁的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