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2/5 頁)
那時可沒有誰敢說佛本是道哦。
事實上兩者的性質和形式是有很多不同之處的,也根本談不上什麼大道行止,殊途同歸。
佛道之辯與吐蕃的佛本之爭說來說去,不過嘴上論道而已。
不管是外來的和尚,還是本土的道士,放在後世辯論比賽上,那都是頂頂的高手,自家經義信手拈來。
你能說的地湧金蓮,我還能說得天花亂墜,仙女下凡呢。
當言語上搞不定對方之時,怎麼辦?動手唄!精神上扭曲不了你,肉。體上我滅了你,一切不就又迴歸以前了。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動手之前吧,雙方的關係,其實也不算差,算是一個美好的“誤會”了。
因為當時中原大地各種“道術”盛行,東傳的佛教初始也被人們誤解為“道術”一種,而西域僧人為了傳教,也迎合以“道人”自稱。
所以和尚最開始不是自稱“貧僧”,而是“貧道”也。
佛教最開始的時候,也不是叫做佛教,叫做浮屠教,真正在神州大地立下根是在南北朝時期,受到那些胡人君主的大力吹捧支援,沒辦法,這佛教的教義好啊。
打你一巴掌,你還得把嘴巴伸過來,再讓人打,這樣受盡苦難,死後就能到極樂世界,說不定還能立地成佛呢,世上還有比這更好的教義嗎?這樣的教義,可是那些胡人君主夢寐以求的。
於是乎,佛教發展壯大了,後來雖有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滅佛,但悲劇的是,像梁武帝這樣興佛的人無疑更多,甚至梁武帝直接披上袈裟,皈依佛門了。
後世明朝小說家馮夢龍編輯的《喻世明言》中就有提及,甚至還神話了,悲哀,真是悲哀啊!
一個君主做到這種程度,連天啟皇帝那個木匠都不如,至少人家還能造點東西出來,娛樂大眾啊。
也由此,佛家同王權的爭鋒,同道家的相互詆譭、抨擊的情形,在南北朝時,雙方的矛盾出現到最**。
爭論的結果,有三個,第一:二教合流,稱雄天下;第二個,佛本是儒,殊途同歸;第三個才是佛本是道。
這個結果明顯讓人很不滿意,於是,矛盾又一次爆發了,這次雙方換了個形式,用血來證明彼此的理論吧。
真理在弓箭的射程之內,又一次被史實證明了。
這一次是道教首先像佛教祭起了屠刀。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事實上道教在民間的信徒是一點比不上佛教的,這和雙方的教義有很大關係。
但是道教在整個封建社會的上層,卻是較之佛教更受歡迎的。
這其實很容易理解,佛教的教義,要你忍耐,死後才好入西方極樂世界。
這對於那些大權在握高高在上的權貴們,吸引力就小了許多,否則歷史上也沒有那麼多爭權奪利的了,因為人人都忍耐,甚至期待別人虐自己,成就正果,這世界還不清靜許多?
而道教走的卻是上層路線,老百姓整天想的是富足安康,關心是能生幾個娃,開枝散葉,然後放羊,然後用放羊的錢再娶老婆,生娃,再放羊。
只有那些物質豐富,精神生活卻嚴重匱乏,只能養百八十個小老婆的心裡空虛的貴人們,才想著煉丹長生,天地自然為一體,也只有他們有那個條件,畢竟煉丹的硃砂緊缺的時候可是堪比黃金啊,所以表面上上道家的實力不顯,聲勢較之佛家,遠遠不如,但隱藏的實力,卻絕對不小。
最明顯的就是那南朝梁時陶弘景,隱居茅山,裝。逼不出,就連信佛的梁武帝都親自上山向他請教國家大事,人稱“山中宰相”,可見道教在上流社會的勢力如何了。
而佛教就悲劇了,因為他們走的是下層路線,勢力想要壯大,只有吸納更多的教民,但問題在於教民是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