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頁(第1/2 頁)
身為城主,對於外家大名的去就當然必須特別注意。
不論如何,忠長並沒有在父親秀忠生前被迫自殺,不過他所做的事卻經常令秀忠感到不安。
&ldo;忠長只能領有駿河和遠江嗎?如果想要和其它大名交際,就必須立刻增加我的領地才行。萬一沒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加封給我,那麼至少也該把大坂城交給忠長。&rdo;
當時的將軍是家光。但是忠長卻故意忽視家光的存在,轉而對父親秀忠提出這個請求(寬永七年,一六三零年的九月中旬)。秀忠對此事極為憤怒,於是以大御所之名於十一月中旬發布命令,不由分說地將忠長貶至甲府謫居。
除了忠長以外,當時還有另一件事也令秀忠這個做父親的感到痛心疾首。
那就是後水尾天皇由於對金地院崇傳的施政感到不滿,乃忿而宣佈退位,將皇位交由年幼的明正天皇(秀忠的外孫女)繼承,自己則隱居起來。
在這種時候,駿河的忠長根本不該提起接收大坂城的事情。
根據記載,後水尾天皇將王位讓予皇女興子內親王,是在寬永六年(一六二九)的十一月八日。
而忠長在知道駿河附近不可能有加封之地,乃轉而把希望寄託在大坂,並且向父親提出請求,則是在大約一年後的寬永七年秋天。
這一年的十月五日,經常派遣使者往來公武諸侯之間,和政宗並稱為外家長老雙璧的藤堂高虎逝世。
這一連串意外對正直的秀忠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因此不久之後他也病倒了。
寬永八年,秀忠五十三歲,而伊達政宗也已經六十五歲了。
&ldo;大御所秀忠於七月十七日病倒,如今病情日益沉重。&rdo;
當六十五歲的政宗,於仙台接獲這個訊息時,愕然之情可想而知。
八月初旬,政宗很快地趕往江戶。
(他真的會早我一步離開人世嗎……?)
這種震驚的感覺,和失去父親、弟弟小次郎及接獲母親保春院去世的噩耗時完全不同。
秀忠至死都還把重擔壓在自己肩上……由於知道這是怎樣的一副重擔,因此政宗的內心更加難過。
事情的發展實在令人無法意料。在一般人看來,天皇將皇位讓給幼小的內親王,不正符合秀忠這個外公的野心嗎?
誰知就在秀忠正為這個問題而煩惱時,忠長竟然又提出了接收大坂城的問題……
在當時,提起大坂城無異是觸犯了幕府政治的禁忌……
秀賴和澱君就是因為太過執著於大坂城,所以才會引起大坂之役。等到事情好不容易終於告一段落之後,忠輝卻又因為想要取得大坂而招致削藩的下場。基於這些因素,在大御所秀忠的心目中,大坂城就像一個厄病神,最好任何人都不要提起它。
未料忠長卻甘冒大不諱,率爾向父親提出接收大坂的要求……如此一來,秀忠只好和父親家康一樣,對忠長施予和忠輝同樣的懲罰才行。
究竟是要讓謫居甲府的忠長自殺呢?或是派人暗殺他?當眾斬首呢?……或許就是因為這些事情煩心,所以他才病倒的吧?
(我必須立刻去寬慰他才行。)
根據政宗以往的經驗,處理這種事情必須具有戰場上一刀兩斷的過人氣魄才行,絕對不能猶豫不決,否則只會使自己陷於兩難之境。
(為什麼神佛要讓秀忠遭受這種痛苦呢?……)
想到這兒,政宗對秀忠的遭遇產生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