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年11月 中央政法幹校(第1/2 頁)
第十七章
1962年11月
北京木樨地 中央政法幹校
跟著於老頭學習,讓田之雄每一天都妙趣橫生。
老師從來不正襟危坐地給他授課,每天帶著田之雄到處溜達,甚至在大街上亂逛,溜達累了便隨便找個地方坐下,教學內容就是聽老於頭講故事。
他對他老師的過去產生了濃厚興趣,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他把各種事件的細節講得頭頭是道,如臨其境?是什麼樣的閱歷讓他舉起例子來如數家珍?這些例子有國民黨軍統的、中統的,也有美國中情局的和更早的戰略情報局的,有蘇聯格魯烏的、克格勃的。
學習方法也是田之雄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通常是於老師講個故事,然後出幾個問題讓田之雄思考後回答,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行動失敗;或者讓田之雄設身處地化身當事人,面對當時的情形如何判斷,如何決策,如何找到對手的破綻。而最讓田之雄深深敬佩的是,看似錯綜複雜的事件,他老師三言兩語就能抓住問題的實質,並從多個角度剖析出原因。
一天吃完晚飯,老師帶著他在運動場轉圈散步,信口講起軍統刺殺汪精衛的一段往事。
1938年12月,汪精衛等一行人從重慶逃到越南河內,並公開發表叛國投日的電報。蔣介石密令戴笠暗殺汪精衛。為此,戴笠組織軍統得力骨幹,組建了特別行動組,以號稱“軍統第一殺手”的陳恭澍為組長,還有戴笠的貼身護衛王魯翹、軍統教官餘樂醒等共十八人,號稱“十八羅漢”。戴笠親自在香港的臨時指揮中心坐鎮,並將武器迅速運到河內的軍統站。
經過特別行動組的偵察,得知汪精衛全家住在河內南朗街27號的一幢獨立小樓。在往麵包投毒、在浴室裡放毒氣、在外出途中截殺等幾次行動未果的情況下,陳恭澍擔心已打草驚蛇,故決定在1939年3月20日夜發動突襲式強攻,闖入27號院,武力刺殺汪精衛。
當夜,陳恭澍親自開車並坐鎮車內指揮,由王魯翹、唐英傑二人翻牆入戶刺殺,另外四人擔任外圍策應。行動開始,王、唐二人直奔汪精衛住的北屋臥室,卻發現門從裡面反鎖,根本撞不開,於是便用斧子把門劈開一個洞,藉著屋內的燈光向屋內的一男一女連開數槍後匆忙撤離。守在外面的陳恭澍等人,聽到院裡槍聲、人聲大作,極為緊張,見王、唐二人撤出便開車飛馳而去。
直到次日,內線傳來情報,告知汪精衛夫婦安然無恙,被射殺的是汪的秘書曾仲鳴夫婦。原來曾仲鳴夫婦住在郊外旅館,當夜才搬進27號院,汪精衛把主臥室讓給了曾仲鳴夫婦。陰差陽錯導致行動失敗。
故事讓老師講得繪聲繪色,田之雄聽得津津有味。
於鼎話音一轉,問田之雄:“你給我分析分析,第一、此次行動的組織能力怎麼樣?第二、什麼地方做得好?什麼地方不夠好?第三、行動失敗的原因何在?”
經過幾天來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導,加上十幾年來實踐工作經驗沉澱和反思,讓田之雄的思維方式有了根本性的改觀,懂得了一些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他胸有成竹地答道:“第一、該次行動組織嚴密,後勤保障充分,情報獲取渠道暢通,這些都是做的好的;第二、現場指揮也就是組長,稍顯急躁,體現在兩個地方,其一是在決定突襲前沒有再次核實目標,導致曾夫婦搬進去並換房間的情況沒有掌握;其二是殺手撤出後,組長沒有核實目標是否死亡便匆忙率眾撤退;第三、我認為有兩個因素導致行動失敗,一是對情報的確切掌握和核實;二是細節把握出了問題。應該除了第一組兩人突擊外,再加派兩人作為第二組一同進入樓內,一方面作為第一組的掩護和策應,另一方面一旦第一組失手還可以組織第二次突擊,畢竟樓不大,人手夠,時間也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