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3/5 頁)
海,川流不息進廟燒香求籤,叩拜許願。原來這幾天,龍母廟已是日夜開放,供人參拜,不然,不單是龍母廟,恐怕整個悅城擠擁得水匯不通,人頭攢擁,堵塞了大街小巷,連路都沒法走,別說去龍母廟內參拜了。
龍母像端坐在神臺上,是一個鳳冠霞岐的女子,面容慈祥,神態端莊。龍母左邊的神臺是五龍太子,右邊的是三眼華光神。鬼嫗想不到這麼一個在西江邊的民間女子,死後竟然成了神,香火不絕,歷代都受人膜拜,求她庇佑,度過災靠。這是什麼原因呢?她不但受世人的崇拜,也受歷代帝皇的誥封。秦始皇下詔書策封她為“秦龍母”,漢高祖劉邦策封她為“程溪夫人”。到了宋朝,加封她為“靈濟崇福聖妃”,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也封她為“護國通天惠濟顯德龍母娘娘”,地位更是顯赫。
可以說,在西江一帶,或者嶺南一地,龍母孃的威望,高過了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是佛教之神,也是一個外來之神,不是中土人。而龍母娘卻是土生土長、神州大地民間的一個神,她不屬於佛教,也不屬於道教,她與宗教無緣。用武林的話來說,她不屬於任何門派幫會,是嶺南百姓擁戴的一個神,紮根在百姓之中。在天宮中,玉皇大帝根本不設她的座位;在神仙榜上,也沒有她的名號。是個不入籍的神。
奇怪的是,嶺南的人民為什麼尊崇她?歷代皇帝也策封她為“夫人”、“皇妃”。但更主要的是,人民將中國傳統的美德、崇高的品質、善良的心靈,完全集中她身上,如善待父母、敬老惜幼、勤勞勇敢、扶危濟靠、造福一方,因而在她逝世之後,人們深為懷念,從而為她建祠立廟,讓後人學習她的美德。久而久之,便成為人們心目一個完美的神了。所以千年來,香火不絕,備受後人崇拜。這就是龍母廟香火長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其實她不是神,是人們理想的化身、美的追求,為人們稱為“母儀龍德”,澤及人間。
如來、觀音成佛成仙的苦行修煉,不是每一個人能做得來。可是龍母的事蹟、行為,卻是一個人都能做得來的。
鬼嫗、聶十八和小蘭剛參拜完龍母娘娘之後,正打算在龍母廟四處走走,驀然聽到外面人們歡呼震天,鑼鼓齊鳴,鞭炮響成一片,整個悅城頓時沉入歡呼狂熱的氣氛中去了。廟內的人們有的奔出來,有的又擁了進去,紛紛喜悅地相傳:“昨夜龍母娘娘又顯靈了!”
有的急切地問:“龍母娘娘和五龍太子在哪裡顯靈了?”
“在西江斜對岸的貓山,將禿尾這四個殘匪殲滅了!”
“真的?”
“怎麼不是真的?對岸楊柳村的群眾,用船將禿尾龍的屍體送了過來,擺放在江岸邊,不信,你去看看吧。”
“謝天謝地,這個悍匪一死,我們可以在西江上行船走水了!”
“什麼謝天謝地?應該拜的是龍母娘娘她老人家的大恩大德,打救了我們水上人家。”
顯然這兩上談話的都是水上人家。靠行船走水為主活。
這麼一來,人們如狂如痴,紛紛擁進廟來向龍母娘娘、五龍太子拈香叩頭,頂禮膜拜。鬼嫗對聶十八、小蘭說:“我們出去吧,別在這裡了,不然,我們連走也走不了!”
她們母子三人轉出廟來一看,不但廟前廣場上全是人群,就是悅城的大街小巷,也是川流不息的人群。聶十八從來沒見過這麼一個熱鬧的盛會,這麼多的人向龍母娘娘虔誠的朝拜,的確,一個小小的悅城小鎮,驟然之間,雲集了成千上萬各式各樣的人,又怎麼不熱鬧?鬼嫗不想再待下去了,帶著聶十八和小蘭,便轉回船上,吩咐船家回肇慶。
這時的西江水面,大大小小的船隻,絡繹不絕,有的逆江而上,有的順水而下,都是去悅城朝拜龍母娘娘的。船隻密密麻麻,幾乎鋪滿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