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六章 我金縷呢?(第2/2 頁)
,陳翰突然反應過來。
這8片金片,是用縫綴的方法,縫在絹帛之物上的。
因為墓室內儲存情況不好,所以那些絹帛之物全都腐爛殆盡了,沒有留下絲毫痕跡,只剩下這八塊帶穿孔的金片。
那麼問題來了。
“李教授,金縷玉衣,金縷玉衣,這墓主人玉衣上的金縷去哪裡了?”
陳翰揮舞著手,終於是反應過來,為什麼看到棺內金縷玉衣的玉片後,一直覺得不對勁。
“就算金縷斷掉了,也會依舊存在於棺內啊!”
“金作為一種非常穩定的金屬,兩千年的時間而已,根本不可能消失的!”
他也不顧棺內都是寶貝了,伸手就在散落棺內的玉片中扒拉了幾下。
白茫茫一片,真乾淨。
別說金縷了,就連銀縷、銅縷都沒見到。
華夏古代綴玉斂屍葬俗,從戰國開始流行,到西漢時演變出以玉衣為葬服,認為這樣可以防止屍體腐爛。
到東漢時期,已經發展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使用玉衣的等級制度。
規定身份不同,使用的線縷也有差別。
皇帝、皇后可以使用金線縫製的玉衣,既金縷玉衣。
諸侯王、第一代列侯、貴人、公主,則使用銀縷玉衣。
而大貴人、長公主使用銅縷玉衣。
但是,這套制度是到東漢才徹底成型的,而在西漢時期,已經有此物了。
西漢時沒有這麼完善的制度,所以國內在西漢諸侯王墓中,發現的都是最頂級的金縷玉衣。
比如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的二件。
徐州西漢楚王的一件。
中山孝王劉興的一件,和西漢中山懷王劉修的一件。
他們都是諸侯王,用的都是金縷玉衣。
這就導致在考古界,大致是認為,西漢時期的諸侯王,應該都是使用和皇帝同級別的金縷玉衣。
並沒有像東漢分的那麼清楚,只能使用銀縷玉衣。
這也是為什麼之前凌安一發現玉片後,就驚呼金縷玉衣的原因。
這座南越王墓是漢武帝時期的,當時還沒那麼細的規章制度呢。
漢武帝的哥哥也用的金縷玉衣。
所以大家先入為主,就以為南越王身上這件也是金縷玉衣,沒細想。
現在看到這8片同樣帶有線孔的金片後,陳翰才突然反應過來。
金子可不會腐朽啊!
棺槨內的金縷玉衣就算散落了,應該也會有一堆金縷才對啊!
退一步說,沒金縷,也得有銅縷、銀縷吧。
不然這玉衣上的幾千枚玉片,咋串聯起來?
李教授、傅所長等人,與陳翰來回對視數眼,眼神中都出現了幾分凝重的氣息。
“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